“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1月2日上午,笔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循着歌声走进了活动室,看到十几位老人拿着曲谱,在桌子上打着节拍,唱得如痴如醉。

73岁的王明珍是社区老年合唱团的团员,上午8点30分,一吃过早饭,她便早早地来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我年轻时就爱唱爱跳,但因为孩子多,个人的爱好只能放下,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我也有时间出来唱歌跳舞了,现在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每一天都特别充实。”王明珍开心地说。

王明珍老人的晚年生活只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养老服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

市场化运作,增强养老服务供给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楼下就是居民小区,感觉像住在家里一样。”早上,在灵山卫街道九龙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工正给76岁的蒋洪宝穿衣系扣。

蒋洪宝由于身体原因生活无法自理,以前随儿子居住在九龙社区,因儿女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去年11月,选择在家门口的九龙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原居安养”,“这里硬件条件不错,工作人员对老人照顾得比较细致、周到,护理技术也很专业,而且距我家近,每天来看父亲,步行不到5分钟。说实话,我平常比较忙,在家我都不一定照顾得这么周全。”蒋洪宝的儿子对笔者说。

“对于老人来说,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养老院,需要很长的适应期,而在家门口的社区养老,则是最让他们感到舒适的。我们中心拓展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照护康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青鸟颐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郝玉慧告诉笔者。

笔者在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看到,暖黄色的色调和装修给人的感觉十分温馨。餐厅、浴室、厨房、娱乐休闲等一应俱全,楼梯特意改造成没有梯坎的无障碍通道,并加了防滑垫和不冻手的适老扶手。郝玉慧介绍,中心十分重视服务细节,从餐饮、用药、洗浴到娱乐活动、房屋清洁,每一项都有专人记录,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都清清楚楚。

据悉,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引进、培育出新区供销社青鸟颐养、中康爱邻里、唯老汇、首康壹家等5家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将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部交由这5家企业运营,通过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降低成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依托市场化运作,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建成运营87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68处服务驿站。”青岛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副局长管玲向笔者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达100处、服务驿站200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等“六助”服务。

消费引导金,激活养老市场活力

“周一四喜丸子、周二红烧鸡块、周三油泼鲅鱼、周四炒猪肝、周五酱爆鸡丁、周六大包子……”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闫家屋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驿站一周的午餐主菜安排表。除了主菜以外,还提供馒头米饭等主食和三个配菜,菜品软烂、低油、少糖,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口味和膳食需求。

“在这吃饭可方便啦!照顾我们老年人,8元钱能吃饱吃好,有菜有肉,天天换着花样做。这真是小食堂大爱心,情暖咱老人心呀!”家住养老服务中心附近的李秀丽已是社区食堂的忠实“粉丝”,在刷了居家社区智慧养老卡消费8元后,她打了一荤两素一汤的饭菜,“自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营业以来,除了吃饭,我还可以预约量血压、测血糖、做理疗、家庭保洁等服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条龙的养老服务。”

李秀丽手里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卡,每月都会增加100元消费引导金,既可到社区食堂就餐,也可以享受预约上门诊疗等服务。“新区对在籍经济困难的70-79周岁独居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张卡每月有100元消费权限,月消费额不超出100元,由区财政据实结算,超额部分由老人自行承担,消费引导金如果在季度末没有抵扣完毕则清零。”管玲告诉笔者,目前西海岸新区有4万名符合条件的老人,仅此一项,区财政一年就要多“掏”4800万元。

这100元的消费引导金能做什么?老人可以凭卡到社区食堂就餐,也可以预约上门诊疗、体检,还可以进行保洁……但是老人只能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用来养老服务消费,不能取现。

“消费引导金制度设立后,一方面老人养老消费观念加强了,另一方面,经营企业要想拿到这100元,必须为老人提供等价、等质的服务。这一制度从本质上实现了政府补贴政策由‘补床头’‘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引导企业从过去靠财政补贴转向注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管玲介绍。

“我们针对社区老人需求,开发了助医、助洁、助浴等50余项菜单式服务,老人可进行点菜式消费,现在到养老中心享受服务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郝玉慧说。消费引导金制度实施后,西海岸老年人不舍得消费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变。一个数字也许更能说明这种制度的有效性: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由2018年底的3000余人增加至10万余人,服务量达到460万人次,带动养老服务业产值由2018年的6900万元提升到2020年的3.3亿元。

“自助”+“互助”,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

走进滨海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耳边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只见十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纳鞋垫、编花篮……他们一边做手工,一起拉家常,笑容不时洋溢在脸上。

这是滨海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的手工活加工工作,这些简单、轻松的手工活已成为一些老人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编筐时要注意颜色搭配,要一层层地向上编,拉紧,收边、定形,一样也不能少,如果编得太松,筐子很容易变形。”65岁的徐福春说,他年轻的时就会编筐编篓,现在年纪大了,在家里有个事干,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挣个手工费,充到居家社区智慧养老卡,用来在社区食堂就餐,挺好的。

“村里的老人一般闲不住,喜欢做些手工活,他们都掌握着一些传统手艺,做出来的手工品是非常精美的。我们一方面会找一些简单代加工的手工活,增加老人收入,另一方面老人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手艺,做出手工品来,我们都会收购。”负责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的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霁介绍,这些手工品拿到老博会上,很受欢迎。

笔者在现场看到,手工鞋垫对应的是60积分,手编花篮对应的是100积分。“老人做完相应的手工品,我们会给老人兑现积分,1积分对应1元,充值到养老卡后,老人可在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就餐、助洁、体检等一系列服务,这样老人们在这里就可以‘劳养结合’。”国霁说。

“‘劳养结合’本质上是养老服务企业市场化的一次尝试。通过对农村养老资金的开源,实现了老人和养老服务企业的双受益,既让农村老人能有更多钱享受更多元的养老服务,又开拓了农村养老的消费市场。”青岛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宋延斌表示。

除推行这种“自助”式养老模式外,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9年开始探索“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式养老模式,设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设置线上平台,老年人下单预约多种家政上门服务,而养老服务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平台接单,每提供一种服务,形成一定数量的“时间币”,当自己需要时,“时间币”可以兑换养老服务。

“随着养老工作的全面铺开,养老队伍日显紧缺,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推行‘时间银行’来助力养老工作。”管玲介绍,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每个镇街设立了一处“时间银行”服务点,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截至目前,共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服务老人1万余人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山东:探索新模式,让养老变“享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