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与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年龄也随之而提升,现在的人和以前比起来也更加长寿了,OECD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5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不断地提升。

「于见专栏」认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有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

其一是可能会带来未富先老的问题,我国2019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欧美国家处于和我国同样的老龄化水平时,人均GDP是我国的2倍以上,并且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会相应地减少劳动力人口数量,从长远来看,这会给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接近9亿,规模仍然比较庞大,劳动力资源总体来说还比较充足,但同2010年相比,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了4000多万人,未来这个减少的幅度还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

其二是对老年人的关心与照顾问题,随着老年人群体规模的扩大,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在逐步增加,一方面由于以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家庭的规模缩小了,2个年轻人照料4位老年人是最普遍的情况,家庭的养老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与老年人长时间分隔两地,独居的老年人数量在逐年增多,缺乏照料与精神孤独是独居老年人最常面临的两个问题,这也会给社会养老和医疗服务带来较大的压力。

目前养老服务资源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仅靠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尤其是那些分布广阔的乡镇敬老院,很多都只能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初级生活照料服务,缺乏提供医疗护理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手段与条件,因此民政部也多次发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民办养老机构或提供形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但现在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着收入来源单一、利润总体不高、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项目融资难度比较大、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等困难,同时由于受国人传统的居家养老观念的制约,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这样就导致了不少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高,还有的则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

今年初,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介绍说,我国的老年人有90%左右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依靠社区养老,有3%左右入住养老机构养老,这些数据也就充分地说明了,一方面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还只是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但在既有领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且还有很多领域尚处于未开发的空白地带。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老龄化社会给经济发展与养老服务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