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
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14亿人口中:
0-14岁人口2.5338亿;
15-29岁人口2.3947亿;
30-44岁人口3.1612亿;
45-59岁人口为3.3678亿;
60岁以上人口为2.6402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亿。
可以明显看出,45-59岁是人口最为庞大的年龄段,对应的出生年份为1961年到1975年。继续以每五年作为一个年龄段,细分人口数据为45-49岁人口1.1422亿、50-54岁人口1.2116亿、55-59岁人口1.014亿,
所以未来五年,都有1亿多人口加入60岁以上的老龄大军。随着人均寿命的继续提高,简单搭建模型,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20年的18.7%,提升到接近30%;其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20年的13.5%突破21%。
202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16%,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28.9%。因为美国老龄化进程速度较慢,所以到2035年时我国老龄化将超过美国,两个国家都步入超老龄社会。
虽然大概率我们同美国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时间点可能差不多,但对比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应对老龄化我们需要正视自身的劣势:其一,发展时间较短、平均富裕程度不高;其二,人口快速变化,没有留给我们足够多的积累时间。所以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做好养老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做准备。
传统养老模式将被挑战
儒家文化影响的大中华区和东亚,社会还保留着部分“家长式结构”,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是对传统尽孝义务的履行。但这种在以前甚为普遍的现象,很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不那么主流。
抛开文化层面差异,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老人通常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同时子女负责养老照顾;在发达国家,老人通常不会多代共居,养老依靠伴侣、体制或者相关经营机构。所以,数代居住在一起的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是适应较低生产力的模式,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家庭变小,即“家长式结构”快速变少。
日本也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1960年时80%的老人与亲属生活在一起,到1995年这个比例就已经降低到55%;这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冲击,现在这个比例则更低。
令人吃惊的是,在日本,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日本人自杀率高于独居老人。孤独是痛苦的,但无声的排挤、无用后的无助感则是致命的。
我们有理由推测,随着经济继续发展,我们也会出现老年人不愿意与子女一同居住的现象。
1)经济实力,接下来的退休大军是60后,80年代开始工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中正值壮年,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2)教育水平,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报考人数573万人、第二年报考人数610万人,未来的退休老人受教育程度明显更好。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教育水平,使得这部分将来退休的人关注自由、隐私、互相尊重,并且给子女带来负担也会让他们觉得难过。
至此,我们文章第一节论述了人口未来的变化、第二节论述了传统养老模式不适应新时代,是说明了建立应对老龄化体制、完善养老工作的必要性。接下来,内容则是如何借鉴其他国家有效的经验,并根据我们自身特点来完善养老这件大事。
养老,金融先行
老年社会并不可怕,我们探寻适合它的治理结构和生活方式便好,但没钱的老年社会肯定是可怕的。这一方面需要经济继续发展做大整体,另一方面需要个人、社会、国家在养老方面提前储备。有了充裕的财富,才能吸引配套产业,提供服务。
养老储蓄产品不足
国人有储蓄的习惯,也具备养老意识。但对养老金融的信心不足,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养老金融机构处于起步阶段,没能真正做好产品、做精服务。2021年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个人养老储蓄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银行存款。
养老储蓄具有时间周期长、需求时间明确等特点,投资标的细微的收益率差异,也会导致期末资产规模相差巨大。多年前我们能买到5%保证收益的年金险,去年4%保证收益的年金险也陆续下架,今年则只能看到3.5%保证收益的年金险了。如果几十年后的养老本是存在银行收存款利息,则收益更少。
2018年养老目标基金陆续成立,至今持有人数最多的浦银安盛颐和持有人数高达25万人。养老目标基金大致有两个策略,一个是目标日期策略,比如2035年到期的基金,会在2030年之前保持较高仓位股票,随着到期日期临近增加债券等稳健资产配置;另一个是目标风险策略,分为激进、稳健、保守供客户选择。
养老目标基金适宜养老储蓄的特点,但起步阶段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有几个不足:第一,费率较高,浦银安盛颐和管托费率0.8%、华夏养老2040管托费率1.1%,这既与FOF基金的模式不相适应(涉嫌重复收费)也不符合超长期投资特点;第二,缺乏稅延等政策支持。
三支柱体系仍需完善
美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美国社保(OASDI),覆盖了96%的劳动人口,以国家为主导、政府强制执行;第二支柱雇主发起式养老计划(DB/DC),企业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自愿参与,知名的401K即是其中一种;第三支柱个人退休金计划(IRA),个人负责、自愿参与。
日本养老金体系也有“三支柱”。第一支柱包括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统称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以收益确定型(DB)计划和缴费确定型(DC)计划为主的企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以个人缴费确定型计划(iDeco)和具有收益率保证的国民年金基金为主的个人养老金。
可以明显看出,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几乎照搬了美国的模式。都是分为国家主导的第一支柱、雇主主导的第二支柱和个人自我主导的第三支柱。其中第一支柱是强制性的,也是最普遍性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为了吸引雇员参与,普遍实施税收递延等优惠,且收入较低的雇员递延税收越明显。
我国主要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同样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至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则覆盖面非常小,雇主和雇员普遍参与意愿不强,推行进展缓慢。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正在研究阶段,预计会推出。
那么,我国也会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险和个人养老金的三支柱体系。
需要明确的是,基本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有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需要在养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做功夫。比如通过递延个税财政补贴等引导更广泛参与,降低企业年金门槛、提高企业年金,完善多样的投资产品覆盖企业债、股票等高收益资产,最终为国家养老体系的搭建筑牢资金基础。
美国社会养老第一支柱开始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覆盖面最广泛;但现在第一支柱规模远不如第二、第三支柱大。这个现象同样值得思考,做广第一支柱、做大第二第三支柱。
多层次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的长项,是其他国家不可能企及的能力。我们有触达社区、村一级的庞大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是有限服务和兜底保障,保护基本尊严与生存权。
基础设施建设则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健全服务设施网络,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在街道、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建立探望、互助中心。
2)增强保障能力,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对居家养老人士定期探访,对需特别老人建档,设置紧急需求响应机制。
3)健康档案和健康服务体系,为年龄的老人都建立健康档案,干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人才也是专业人才,可以进行多样培训、技能认证。培养老年医学、心理、康复、护理、营养、社会工作、养老理论研究等专业人才。
5)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引导社会活动,组织有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慈善和科教文卫事业,老年友好型社区需要共同建设。
6)财税和政策倾斜,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服务名牌和产业集群。
差异化高端需求
不国家的养老机构基本没有差异性,而发达国家养老机构多元且差异化明显。这是因为不发达国家养老集中在解决方面,甚至这一基础方面都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罔论其他。
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不仅保障基本的生存权,同时保障自由、隐私、尊严,提供良好的医疗,满足多样化需求。但也需要看到,发达国家发达的精致养老经营机构,普遍收费非常高,一般是超出中产的支付能力的。我们认同超高端养老机构的服务,但也承认它们仅仅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对于解决社会性养老难题作用有限。
根据我们国内情况,可以探索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1)物业+养老,物业接近居家养老人士,可以组织队伍提供收费的有限服务,比如定期探视、简单照料,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居家老人享受到连续、稳定、专业的服务,会是刚需。
2)保险+养老,泰康保险作为先行探索者,已经在全国布局了数十家风景宜人的泰康之家,采取保险+医养的方式。最近平安则另辟蹊径,在大城市中心设立康养中心。到底是泰康的景区康养中心好还是平安的市中心康养中心好,不用分个高下,我们人口众多、老年人也多,需求总是多样的。
3)酒店+养老,酒店+养老不是新出现的,但接受度在大幅提高。2019年一位美国老人算了一笔账,养老院价格188美元每天,假日酒店给予老年人折扣后59美元一天,而且酒店提供泳池、健身房、一些免费的日用品。酒店以服务见长,各大酒店集团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满足养老需求,比如IHG集团的年长宾客专享价。
4)高端养老机构进中国,老龄化问题最早开始困扰欧洲,后来开始困扰日本和美国。他们在困扰中摸索解决方案,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医养、照护方面的确专业,所以国内一些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时候,也会选择与他们合作。国内一些养老院前几年给大家留下了“脏、乱、不正规、无服务”等印象,希望以后会改观。
既然是差异化高端模式,自然还有更多的细分方式,我们不再继续列举。但总起来说,高端提供的是“服务、医疗、娱乐”,在此之上,甚至能给予老年人个性追求和精神发展。
总结
我们总结了建立养老友好型社会的三个方面,金融先行、养老基础设施和满足差异化高端需求。我们相信,老年人是社会之宝,尤其是将他们照顾好之后。老龄社会和超老龄社会不论你怕不怕都会到来,在它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才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