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长,养老产业成为市场公认的“蓝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触老”。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片“蓝海”之中真正能够实现高盈利的企业却并不多。
原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先胜告诉记者,从国家统计部门的产业统计来看,老龄产业可以分10个大类、100多个小类、上千个子类。其中主要大项为养老服务行业、老年产品行业、养老人员培训等等,因涉及市场主体众多,参与业务纷繁,除养老服务行业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量有专门统计外,其他的市场主体难有确切统计数据。记者发现,大部分适老化产品企业还处在微利的阶段,而养老机构出现了供给与需求间的市场错配,让不少机构的床位闲置。
多位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坚信养老产业正处在“爆发”的前夕,尽管目前企业利润普遍不高,但大家仍看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坚定能看到行业起飞的一天。
多数产品仍难进入个人消费端
近日,记者在广州的多个老龄产品展会上调查发现,如今适老化产品的品种变得越来越多样,但产品的客户仍主要偏向养老机构或政府采购,真正让老年人愿意直接购买的适老化产品偏少。
东莞一家生产升降床等适老化产品的企业经理沈伟明告诉记者,公司2017年以适老化家具切入养老行业,4年间,企业在全国共做了约400个养老机构的适老化项目,公司适老化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开发出了一部分智能化产品,更深入地介入养老行业。比如开发了一款上门照护的App,App上有给老人家提供的多种类型服务,同时还开设了“适老商城”网购,老人可购买防滑拖鞋、洗澡椅,老人专用的指甲剪等等。记者看到,这款指甲剪在刀口的上方安装了一个放大镜,帮助老年人在自己剪指甲的时候能够剪得平正、避免受伤,“老年人因为视力问题用普通指甲剪的时候经常会剪出血,这款产品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的,销售得很好。”
沈伟明介绍,目前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仍在B端,比如养老院、颐康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司产品每年的销量能保证30%到50%的增长,但最近一两年,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疫情的原因,让养老机构经营困难,有些项目出现了暂停和放缓。”
沈伟明介绍,公司在适老化产品的设计上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我们的餐桌,会很贴心地在桌边做一个倒水槽接吃饭的汤水,防止水倒在地上导致老人家摔倒。我们的沙发会有一个专门带拐杖的地方,沙发的高度统一都是43cm,普通沙发基本是50cm到55cm,矮一点的沙发,更适合身高普遍不高的老年人。”
沈伟明坦言,尽管目前企业的营业额一直在增长,但利润却很低。“原材料上涨了,但我们的售价还是没提。目前,养老产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盈利难甚至亏本。做这类产品的企业,大部分生意都针对B端客户,在个人消费端始终打不开。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宣传不到位,老人愿意花几千元买保健品,却不舍得买一根好一点的拐杖或一对防滑拖鞋,它也就比普通的拖鞋贵10元,显然在老人的消费能力内,但目前,老人就是没有这样的消费意识和习惯。”
广东省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洪颖岚告诉记者,造成适老化产品盈利较低的原因,除了消费习惯还未打开,还和产品雷同度较高,低附加值、竞争力不强有一定关系。“我们协会在册的老龄产品制造企业共有100多家,产品包括康复护理床垫、辅具、助听器、纸尿片等,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增长,但和10年前相比,行业的增长速度呈现趋缓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利润低,大家都处在观望和布局的状态,等待行业的真正爆发。”
“目前看,广州的适老化企业主要生产智能设备多一点,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则主要生产适老家具、辅具等设备多一些。”洪颖岚告诉记者。
而事实上,随着C端客户群体的进一步增加,老年产品的个人消费已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只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盈利空间比较有限。某国内大型网购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银发族购买的适老化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近1倍,其中安全扶手、颈椎枕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5倍,电子锁,智能晾衣架、智能马桶、恒温花洒、成交额同比超过50%。
触老成标配业绩要靠主业“贴补”
在广州近期举行的多个老年展会上,记者发现了很多看起来和老年产品并不相关的参展企业身影。一家专门做环保油漆的国际知名企业参展,专门推销他们针对养老机构的一款环保油漆;多家大型卫浴品牌也在推销他们的适老化卫浴产品;甚至连银行也有展位推销“养老理财产品”……
洪颖岚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百度、腾讯都纷纷在做一些适老化业务的布局和延伸,“我们前段时间还和百度联合搞了一个老年智能科技知识大赛,像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主要还是看好养老产业的未来,向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洪颖岚说,协会最近吸收的新会员单位,还出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有银行想来发展老年理财,向老年领域进行延伸。但现在这款业务还不是很成熟。总体来看,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触老’在各行各业都成了标配,大家都在往老龄化的领域去延伸业务。”
但在市场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企业虽然“触老”,但目前,老年产品在企业的营收占比中仍比较小。在老年产品展会现场,一家专门做汽车制动器的企业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公司1920年始创于日本,目前已经被中资全资收购。公司2016年开始进入养老产业,主要参与政府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和向养老机构出售设备,目前累计参与服务适老化改造近2万户,服务社区、机构、公寓类项目200个。公司的产品有电动护理床、全自动淋浴系统等。
王经理表示:“我们的业务主要在江浙沪,帮助当地政府对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通常政府会定一系列的标准,对老人家庭进行上门评估,之后进行是适老化改造。适老化改造目前主要还是政府行为,和C端消费群体关联不大。”
“我们的主业是做刹车的,市场上共享单车的刹车系统大概有80%是我们公司提供的。目前看,我们在养老板块上还是亏本的,目前还是要靠公司的主体业务来补贴才可以。很多人都讲,养老产业是一片‘蓝海’,确实它是一片‘蓝海’,但这个大市场的爆发点,大家现在都还在摸索,我们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节约惯了,一时间很难改变和扭转。”王经理告诉记者。
养老机构发展“冷热不均”
适老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各类公办、民办养老院、敬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等。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养老机构的发展却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很多农村或偏远地区养老院入住率低,盈利艰难,这间接导致适老化产品的发展困境。
记者发现,位于广州市区及近郊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普遍较高,特别是像广州市老人院这类公办养老院,因价格低、服务好,几乎到了“一床难求”的地步。但在一些远郊的养老机构,床位的入住率普遍较低,如在增城某民营养老院记者看到,这里的养老床位共有65张,但只住进来20多个老人,养老院目前只有2个护工负责照看老人。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几年这里最多能住四五十人,但因为疫情防控,养老机构严格控制家属探访,这也导致老人数量减少。
洪颖岚告诉记者,协会已连续多年承担广东省民政厅对养老机构进行星级评定的任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养老机构共有1929家,机构床位数为25.1万张。近年来虽然床位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却呈现很大的差异。其中,城市的公办养老院较民营养老院的入住率高,而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都很不理想,农村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床位空置率常常到达50%以上,这类养老机构的发展呈现困难态势。
“在城市,公办养老院的一个床位排队往往要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原因是除了公办养老院的公信力比较好、收费低廉外,其场地、设备都是政府投入,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场地、设备都需要自己掏钱,所以在价格上很难与公办养老院竞争。很多人养老宁可往公办养老院门前排长队,民营养老院的床位很难收到老人。”洪颖岚表示,养老机构发展冷热不均的另一原因是部分养老机构定位不清,医养结合的能力不足,把目标人群定位在年龄较轻、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活力老人,但这些老人本来身体就尚可,普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这也造成了养老资源的错配。
“养老机构的真正对象就应该是高龄、失能、失智的老人,而不是六七十岁正在跳广场舞的老人。”王先胜告诉记者,早几年的统计就显示,全国有约4000万失能失智的老人,到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这个数量肯定更高,但针对这些老人的照护力量仍然很不足,“对于这些老人的照护,普通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但目前我们只有30万名左右的护工,工资普遍比较低,流动性很大,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高。”
广州属于养老“第一梯队”
洪颖岚表示,为了促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未来可能会采用公建民营等方式,降低民营养老机构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这几年,我们看到养老机构不再盲目提高覆盖率和床位数量,而以提高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
洪颖岚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投入,“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是非常紧缺的,养老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离家15分钟内,嵌入到社区、小型、护理型、照顾型的养老机构,这块应该鼓励全行业重点投入和发展。当然,目前的瓶颈是社区往往没有闲置的物业或土地,这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
洪颖岚告诉记者,目前协会有专门做护理人才培训的专委会,主要针对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养老人才缺乏问题是全球性的,一方面,老年人护理难度高,但护工的工资水平与能力不匹配,导致高端人才进不来。另外,护工的社会认可度确实不够。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等活动,就是想提高护工行业的社会地位。第三,我们正积极发动一些社会力量来扶持行业人才的建设,包括一些慈善基金和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上看,广州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一线城市的地位是很匹配的。目前每个街道都要建颐康中心,这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兼具配餐、日间照护、日托等功能,其先进经验也正被全国各个省、市在学习。”洪颖岚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产业调查:“蓝海”面前因何盈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