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晚,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报道了乳山市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出“信用+清廉”的养老新模式。

针对农村老年人口较多、养老需求巨大,但缺乏相关养老配套服务的情况,乳山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巧妙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催生了“暖心食堂”等多个互助养老服务场景,全面探索出“信用+清廉”的养老新模式。

每天午饭、晚饭时间,南黄镇院后村“暖心食堂”的上空便炊烟袅袅,对于村里75周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这也是他们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南黄镇院后村村民孙淑花在“暖心食堂”投入使用时,就一直在这里就餐。“岁数大了都懒得做,能糊弄一顿是一顿,有时候可能就不做饭,吃点凉的。有了这个暖心食堂以后,大家都觉着很暖心,食堂菜的种类也很多,很丰富,老年人都爱到这个食堂来吃饭”,对于”暖心食堂“,孙淑花评价很高。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暖心食堂”吃饭,需要信用积分这一“硬通货”。75周岁以上的老人在“暖心食堂”就餐,一顿饭需要扣信用积分1分。积分用一分少一分。在老人的积分获取上,院后村动了一番脑筋。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凡是年满75周岁的村民,都可以将确权的口粮地入股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每个人除了分红1400元,还可兑换100个信用积分。而合作社则通过经营权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建立互助养老产业基地,入股村民成为互助养老产业基地成员,参与劳动获取信用积分,基地的营收和粮油等也会反哺暖心食堂建设。这样,既解决了村里老年人的信用积分获取的问题,又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暖心食堂的正常运行 。

“暖心食堂”、互助养老产业基地都是村级信用体系建设催生的养老服务场景。除此之外,信用超市、暖心理发店、暖心洗衣坊等信用养老服务场景也在全村次第推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让村民获取信用积分的渠道不断拓宽。村民参加义务劳动、在“精致农家”“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方面获得荣誉等,都可以赚取积分奖励,老人子女获得的积分也可以转赠给老人使用。为树立正确导向,院后村经过研究决定将烈士遗属、建国前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经评议特困老人等为党、国家和集体做出贡献的群体纳入养老范围,经过全体村民评议通过后可免费到“暖心食堂”就餐,由村党支部担负起孝老义务,无子女老人纳入五保户管理,入住敬老院,集中养老。像院后村这样的“信用+暖心食堂”,今年我市建成并投用了75个,为1600多名老年人解决了“一餐热饭”问题。明年,我市的“信用+暖心食堂“的总量将达到100处以上。

为避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问题,市纪检监察机关全程跟进监督信用互助养老的各个应用场景,将镇纪委书记、村纪检委员纳入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紧盯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积分使用等环节,对信用体系全程监管,防范廉洁风险,确保互助养老阳光清廉。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央视报道乳山农村新型互助养老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