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所描绘的未来场景正加速变成现实——在算法和科技加持下,人们从智人变成了神人,甚至能活到几百岁。现实中,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当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和长寿化趋势加剧之下,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关于养老问题的担忧和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建设我国养老体系、发展养老金融成为当务之急。
12月6日,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亮相。距离今年9月银保监会批复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后仅三个月时间,可见监管支持力度之大。更深层的意义是,养老理财试点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今年养老金融领域中还有一件大事是,9月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获批。公司股东阵容十分豪华,包括10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2家券商系投资公司、1家险企等。就连从公告拟设立到获批筹建仅用了12个工作日,足见监管重视。更重要的是,这是“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后,关键的破局之笔,被赋予了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向第三支柱拓展的使命。
养老金融也成为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发力重点。今年以来,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各家银行纷纷升级养老金融品牌和服务,为老年客群提供“金融+生态”的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也深入适老化改造,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
养老金融火热的背后,是来自人们对养老需求的深刻变化。伴随居民财富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养老消费的要求逐步升级,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颐养天年”转变,养老财富储备意识日益提升。中国养老金融调查2020项目报告表明,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愿意将工资收入比重约11%到30%的额度用于养老理财储备。
另一方面,政策的利好也催热了养老金融。2020年10月,银保监会做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的政策指引,提出养老金融改革“两条腿”走路的总方针,既要“抓现有业务规范,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又要“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这意味着养老金融产品多元化配置时代来了,这也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方向。
除了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外,此前已有诸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面世。比如能减税增值的税延养老保险,面向外卖员、滴滴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等。据银保监会创新部资管一处处长宋敏杰介绍,下一步,银保监会还将研究推动养老储蓄业务试点,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从更深层次来看,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既是完善中国养老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手。一直以来,在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中,一年期存款都占据大头,可转换为长期的养老资产规模并不多。然而,从海外来看,养老金资产最高可占到居民金融资产的60%到70%,而我国国民养老储备仍是以房养老为主,养老金占比不到5%。未来通过短期储蓄将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投资,转变为长期价值投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意味着,养老金融风起——“以房养老”已经过时,“以金融养老”时代真正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以金融养老”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