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委王红漫博士,参访政邦智库总部。
参观结束后,王红漫教授做客“政邦会客厅”,与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政邦智库研究员崔向升等进行了座谈。
政邦智库:您是如何与“老年健康”结缘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研究领域?
王红漫:如果您关注国际话题,不管是经济、环境、或者是卫生健康领域,就会发现经常有一些“节日”,比世界无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抗癌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此外还有“世界免疫周”。为什么会提出XX日、甚至是XX周?这实际上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某一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视。
在老年人这件事情上,联合国没有用“日”,也没有用“周”,直接用了“国际老人年”,这说明,联合国认为老年工作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议题。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议题,我们通常说: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就在这一年,我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下的一个青年项目(45岁以下可申请),选题就是“老年教育发展态势研究”。
当时有人说,老年人还需要教育吗?我的答案是:需要。
在申请这个项目之前,我承担过北京大学的一个校级项目,研究的是农村医疗卫生。
我在到农村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因为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老年人抚养照顾孙辈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年人带孩子的时候,会跟孩子说“小胖小,坐门口,哭着闹着要媳妇”这样的儿歌或者顺口溜。我就想,如果老人能跟孩子们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不是会更好?
这也让我意识到:老年人也需要补充学识。
所以我们的研究就主张:应该把老年人教育推向全社会,特别是推向基层社会,而且应纳入终身教育。我们希望所有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不仅要丰富多彩,而且能在“带娃”(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特别欣慰的是,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其中就强调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
1999年,我还申请了北大方正基金的科研项目,研究的课题是“老年人再就业”。
那时我在承泽园住,有几位忘年交老师住在中关园和燕南园。这几个园里住着很多北大离退休老教授,有一些老教授去了国外照顾子女生活,春节的时候会回来过年。
我跟他们聊天时问:您在国外做什么?
其中有人就回答我:帮着子女在实验室里刷试管、也能帮助孩子在研究设计上发挥点作用……
这件事对我的冲击是蛮大的。北大的离退休教授,愿意到国外照顾子女的生活,甚至到实验室帮忙刷试管并助研,这说明他们有心也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这也说明老年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是有红利的,应该好好地开发利用起来,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老龄再就业——只要他们自己愿意,身体允许,那他们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龄再就业需要有好的社会制度来做支撑。于是,我就又申请了2000年中国社科院的老年科研中心的“关于老年退休制度研究”的课题。
想想这都是我二十年前的课题了,这些课题一些观点和建议也开始实现了。如今,关于鼓励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再就业、老年人纳入终身教育等相关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
最近十年,我在做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再生医学政策研究、基层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高校素质模式与对策等领域的研究,我希望把不同领域的研究融汇贯通。
比如老年健康,我担纲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委,我在专委会首届论坛上提出:不能卫生不经济、经济不卫生;也不能健康不经济,经济不健康。所以我们专委会研究围绕:人民生命之上,既卫生又健康,既健康又经济。
这个想法的实现,需要有社会的制度安排,既要有理论研究的指导,同时更要有实证研究。所以我就带着我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课题组去实地调研。
既卫生又健康,既健康又经济,这个才是良性循环,否则很健康但资源浪费,很经济但不健康,都不是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一定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政邦智库:您如何理解中国的老龄化?
王红漫:老龄化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只不过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速度比较快,很多人就比较担心。
《柳叶刀》2016年发布过一篇社论《AginginChina:atickingbomb》,标题翻译成中文是:《老龄化在中国:一颗定时炸弹》。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也可以说是一种危言耸听,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比如为什么不说别的国家,单单提到中国?
刚才我也提到,因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老龄化速度又比较快,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施行的计划生育,相当于人口急刹车。此后就有人就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关闭了,中国要创造第三次人口红利,也就是长寿红利……
我们课题组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前景非常好。
我最近写了一篇英文文章《HealthyaginginChina:apromisingvision》,给《柳叶刀》投去了。《柳叶刀》的那篇文章说老龄化在中国是一个定时炸弹,而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健康老龄化:前途光明。
我指导的一个博士,现在是北大医学英语系的老师。美国卡特总统访问北大时,他做的同传。他看了我的文章,就说:王老师,《柳叶刀》会不会觉得这是在针锋相对?
我就说:这是一个国际学术期刊,如果连这点科学精神都没有,那我再也不想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文章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我们的政策都很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也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企业也积极的介入,媒体在宣传,智库,就像你们,也关注这件事情,所以,健康老龄化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老龄化在中国不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