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却也并非突然出现。

  “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有需要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兑换相应服务或者老年餐、老年用品。

  事实上,相关概念已经被纳入北京地方条例。2021年3月1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社区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可以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等方式激励志愿者。

  “时间银行”也早有试点。该养老志愿服务项目由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负责运行,2017年,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开始进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乃篪介绍,目前“时间银行”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将所有资源综合为三个库,分别是人才库、服务岗位库、链接资源库,形成志愿服务闭环。

  人才库需要大量从事为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加入;岗位库将志愿服务落实到岗位上;而“时间银行”能够可持续运转,则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撑。“从长远看,只有建立一个稳固的资源库,才能将时间储蓄和积分兑换的理念转化为现实。”马乃篪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试点多年“时间银行”平台已经搭建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