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资金投入七年增长165.4%
导语
原标题:北京养老资金投入七年增长165.4%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增长到82.2岁,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580元提高到1100元……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都北京的社会民生发生了翻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北京养老资金投入七年增长165.4%
导语
原标题:北京养老资金投入七年增长165.4%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增长到82.2岁,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580元提高到1100元……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都北京的社会民生发生了翻
原标题:北京养老资金投入七年增长165.4%
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增长到82.2岁,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580元提高到1100元……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都北京的社会民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5日下午,在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仅在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资金就超过了700亿元。
■医疗:人均期望寿命82.2岁
医疗卫生领域所带来的变化最易感知。“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初期的52.8岁增长到2018年的82.2岁,婴儿死亡率由118/1000下降到2/1000。”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其中,户籍孕产妇死亡率由700/10万下降到10/10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一个个数据记录着首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从1949年的61个增至2018年的1.11万个,增长181倍;床位数从3001张增至12.4万张,增长40倍;卫生技术人员从4218人增加到28.2万人,增长66倍;每千人拥有医师由1人增至5人。
北京医改也一直是全国的典范样板。2012年,市属5家医院开展医改试点,开辟了全国公立医院医改的先河。2013年以医联体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分级诊疗,已建成59个综合医联体和8个专科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730家。2017年4月,统筹3700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规范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同步调整医保和医疗救助政策,两年来,节省医药费用超过350亿元。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调整规范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
■养老:明年建成养老驿站1000家
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北京市养老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亿元,增长165.4%。统筹整合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资助超过30亿元,32万人受益。
据北京市民政局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从2012年至2018年,全市建成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从400家增长至526家,养老服务商达到近2万家;运营养老床位从7.6万张增长至10.8万张,新增养老床位3.2万张。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
此外,北京市加大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对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每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给予4万-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改变2012年以前对于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单纯按照接受服务对象自理、失能分别给予150元、200元的运营补贴政策。目前已扶持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75家,建成运营192家。2020年规划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家,目前已建成运营755家。
■教育:学前教育从稀缺到普及普惠
首都教育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据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首都教育总体发展目前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教育普及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3500多所,教育人口310多万。
从1949年到2018年,北京在园幼儿从2321人发展到45.06万人,学前教育由稀缺走向普及普惠。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平均不到60%发展到学有所教。2018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覆盖城乡的130多个学区、150多个教育集团满足了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李奕说。
在京津冀协同方面,首都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都教育总体布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与津冀各地签署合作协议40多个,执行扶贫和对口支援项目170多个。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常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