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医养结合 医疗行业
导语
中国正式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医养结合 医疗行业有何机会?
近期,关于养老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中国正式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医养结合 医疗行业
导语
中国正式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医养结合 医疗行业有何机会?
近期,关于养老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中国正式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医养结合 医疗行业有何机会?
近期,关于养老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19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就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等措施放开。国家发改委表示,这份清单放开了一批有含金量的审批,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策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提升,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所副所长王海涛向记者表示,此举意味着养老服务业从审批制改革到备案制,先做机构再备案的程序可优化行业的营商环境。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准入
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是: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
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项“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任务中,《规划》提出,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指出,伴随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因此,《规划》提出要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多渠道、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二是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能定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
三是推进医养有机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后的第二天,相关政策措施就落地了。
实际上,国内各省份在养老机构设立方面的开放脚步已经走在前面。据健康养老地产服务联盟公号jkyldc统计,目前有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超过十个省区市已在省级层面宣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此外,河南南阳市、河北迁西县、贵州盘州市、宁夏石嘴山市等城市也在县、市级层面宣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此前,我国已多次表示将放开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早在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到2020年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2019年2月份,民政部曾公开表示,我国将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逐步实现申请登记养老机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民政部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也从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
我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自2013年开始实施,该办法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监督检查均作出规定,设置了前置条件,内容涵盖住所、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多个方面。
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认为,放开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但我国养老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数量上,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计算,我国需要1245万张床位。而据2019年9月民政部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共约17.33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为3万个左右,床位只有约735万张。
“放开设立许可,首先可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数量”,乌丹星对记者指出,养老服务业运行成本较高,盈利能力较差。目前,愿意做的人少,会做的人少,能长期生存下来的机构更少。
据2018年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超过60%左右民营养老机构亏损,30%左右持平,只有10%左右能实现微利。
乌丹星认为,参与的机构多了,自然会促进质量的提升。至于门槛的设定,是行业发展成熟后才该考虑的事。
此外,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王海涛强调,据2017年数据,养老床位的使用率是54.5%。如今,仍有大量统计在列的床位没有转化成实际入住,而一些高质量养老机构却“一床难求”。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供应价格高,放开市场就有望解决优质养老机构量少价高的问题。
在外资准入方面,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全面落实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民待遇。境外资本在内地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同等享受境内资本待遇。境外资本在内地设立的养老机构接收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同等享受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王海涛认为,市场准入放宽,准入程序的简化,不等于监管的放松。相关部门应按照标准定期检查、督导,维持市场有序发展。放开准入,一定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不符合国家、地方标准的养老机构,将不能获得相关补贴。
此前在11月初,民政部组织起草了《养老机构基本服务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将是我国第一部围绕养老院的安全基本要求拟定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王海涛称,审批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养老机构的设立问题,比如,机构的选址如果涉及到土地性质转换,要是相关手续没办妥,备案没问题,但向银行贷款会比较困难。未来,养老行业还需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发展问题。
养老市场已进入投资窗口期?
近年来,为应对我国未来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接连出台政策扶植养老产业,内容包括鼓励民间资本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以及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等。
对于此次《规划》对养老产业的影响,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对于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此次《规划》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相较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强化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黄瑜同时指出,此次《清单(2019年版)》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等措施放开,有助于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打破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养老产品;同时,这也是对于国家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积极回应。
华创证券研究所认为,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高达近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421”家庭模式及空巢老人问题凸显,催生养老行业需求的强势增长并显现供给的显著不足。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57万亿元,2021年预计将达8.81万亿元。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提升,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
至于哪些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川财证券研究所认为,一是目前我国已经有6个省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提高带来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提升,在补充政府养老服务方面有所布局的公司值得关注;二是劳动力减少背景下,科技创新提升劳动效率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工作效率的技术也持续受到政策支持,最近央行副行长表示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代表技术进步方向的科技创新企业值得持续关注。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措施时也表示,要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顺应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趋势,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实施智能服务机器人后发赶超行动计划,加强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培育壮大自主品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此外,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主动健康技术为引领的信息化老年健康服务。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此前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未来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扶持,房企、保险等资金不断进入养老产业。从目前房企布局养老产业的情况来看,重点房企已实现对于养老地产的布局。黄瑜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养老政策持续推出,将有更多房企依托自身资源,加速布局养老市场。
对于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黄瑜指出,对于养老企业来说,企业在以租金为收入来源的同时,应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以服务为重点,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健康、照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项目品质,持续增强老年人群对于养老企业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