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导语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热点概述
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导语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热点概述
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

国考面试热点解读:医养结合如何实现

热点概述

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有专家指出,医养结合机构缺乏准入标准,医养结合管理及监督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比如新设立的医养结合机构仍沿用90年代医疗机构设立标准,其中诸如儿科、产科等与老年人毫无关系的科室仍是设立的刚性要求,原有医疗机构改成医养结合的,因应付年检必须保留,表现为标准过高;另外,一些养老机构,临时聘用一个医生就变成医养结合机构,诸多诊疗任务不能完成,服务标准过低。

面对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关系到我国上亿老年人安享晚年,也是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感”?近年来,“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兴起,但“中国式养老”仍处于困局之中。

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并且,从业人员工资低、工作量大、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期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全国统一、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有些失能老年人需要自费来支付自己的护理费用,增加了负担;

三:申请医保定点难也是很多医养结合机构的共同问题。

影响分析

老年群体除了身体的健康状况需要照顾以外,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而产生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因为价值感缺失、孤单无助、自卑自弃、畏惧死亡等造成的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等,在老年人群中也占有不小的比例,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解决建议

第一,解决医养结合“痛点”急需补齐人才短板。应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的宣传,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建立健全培训、使用、激励机制,探索制定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制定养老服务人员的最低工资、法定工作时间、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评聘制度,打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职称互认通道,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院校毕业生进入到养老服务业。

第二,互联网+医疗智能化居家养老。“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居家养老模式,利用医疗机构的技术、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团队服务,与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是对当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不全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第三,构建养老、敬老、孝老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体系。中国是一个有尊老爱幼文化传统的国家,尊老,敬老,孝老,应该关承载生命全部的过程。社会环境的打造,要靠每一个人,要积极应对老龄化,推广重阳节等尊老、爱老节日或者活动。要加强临终关怀,推广生前遗嘱,同时要让老人有尊严的离去。

面试的题目,大多源于社会热点,或是社会热点新闻的事件植入,或是围绕中心话题引入社会热点进行填充。因此,希望各位同学从现在起,多多积累社会热点,多关注,多思考。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