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逾七成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提供
导语
在长者较多的老城区,嵌入式养老正在兴起。唱歌下棋玩游戏,和老友们畅聊趣事……在广州的217间养老机构里,长者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广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广州逾七成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提供
导语
在长者较多的老城区,嵌入式养老正在兴起。唱歌下棋玩游戏,和老友们畅聊趣事……在广州的217间养老机构里,长者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广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
在长者较多的老城区,嵌入式养老正在兴起。
唱歌下棋玩游戏,和老友们畅聊趣事……在广州的217间养老机构里,长者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广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市共有养老机构217间,养老床位6.8万张,2016年以来,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基本实现40张。如今,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广州全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84.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参与广度、深度居全国前列。
集中式养老:旧厂房盘活成园林 长者有了新“港湾”
在不少老街坊的记忆中,沙园路没有养老院,只有一片旧厂房。实际上,广州当时正在进行“三旧”改造,松鹤养老院的前身就是原四建工程机械厂旧址。松鹤养老院院长甘焯新告诉记者,“在盘活旧厂房方面,企业有一定的优势,而市区内能融入社区的地块可谓可遇不可求,当时我们便与多方一拍即合,将这里变成了一家养老院。”
据了解,松鹤养老院于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工,项目用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公寓床位800多个,2012年正式运营时,这里也成了广州市中心内最大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式养老院。
2015年,家住沙园路附近的朱仪珍来到了松鹤养老院,腿脚不便的她出行都离不开轮椅,平日里还需要专业人员护理,来到这里以后,她发现:“原来环境这么好,工作人员对我照顾有加,每天都安排了许多活动,我感到非常开心。”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朱仪珍的“港湾”。
据了解,每天早上吃罢早餐,唱歌、园艺、棋牌、益智游戏等活动轮番登场。“我们还成立了歌友会,以歌会友,你看,我连歌谱都随身带着。”每每提及这些,朱仪珍便笑得合不拢嘴。最近,歌友会的成员们正在排练新年歌曲,养老院里洋溢着暖暖的年味。朱仪珍说,虽然过年例牌都要回家,但心里总挂念着养老院的这个家,“等不及要回来跟老友们分享过年趣事,所以总是在家里待不够三四天就回来了。”
该养老院社工主管刘颖桃是朱仪珍的多年好友。据其介绍,这里活动多社工多,每天都很热闹。“长者们会提出新需求,这促使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最近,我们打算带大家开辟一片菜地。”
嵌入式养老:养老机构搬进写字楼 助力社区居家养老
除了集中式养老,在长者较多的广州市老城区,还兴起了嵌入式养老。一栋16层楼高的“写字楼”在越秀区大德路上拔地而起,其前身是纺织大厦,如今被盘活成了嵌入式养老机构——越秀银幸颐园,有60余位老人住了进来。
郭炽棠就是其中一名入住的老人,此前,郭炽棠的儿女四处寻找可以安顿父亲的地方,直到在大德路上“偶遇”这栋高楼。刚入住时,老人对陌生人还很抗拒,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已渐渐能和周围的人交流。对此,老人的儿女十分感慨:“入住时,父亲双脚无力,不能伸直,脚部还有未愈合的伤口,每次触碰到都会痛苦万分。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父亲的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据介绍,该养老机构一至三层为功能配套区,四至十五层为长者居住区,分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失智专区等不同区域,此外,还设置了日照中心、居家安否调度中心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式功能区。据越秀银幸颐园(大德路)院长周雯芹透露:“要把一栋写字楼改造成嵌入式养老空间并不容易,在写字楼改造,需要运营者和设计者不断协商,并就一些适老化细节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功能分区。”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该街道还率先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三入户”的探索,首张家庭养老床位落地在人民街大德中社区李永辉家中。李永辉今年80多岁,妻子黄带英身患多种慢性病,走路也不方便,平时都是自己照顾妻子。去年8月,街道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到李永辉家中,表示可以提供适老化改造入户,“整个装修没让我们出一分钱”。
“厕所有阶梯不安全”“厨房存在安全隐患”“对外联系能力较弱”……李永辉说,由于家里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为此,他们还搬进越秀银幸颐园住了一段时间。
去年12月,李永辉和妻子搬进改造好的家中。在他看来:“有的老人对自己的家有感情,居家养老无疑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对此,周雯芹也表示,老城区的长者家庭对于适老化改造入户有较大的需求。
八成受访市民满意广州“老有所养”
近年来,广州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着力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广州全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84.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参与广度、深度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立足广州、辐射全国的品牌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民调显示,2018年广州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现状的满意度比2015年提高了11%,2019年,82.6%的受访市民对广州“老有所养”的发展现状表示满意。
按《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广州市落实“9064”计划,即居家养老在养老体系中将占到90%比例,社区养老达到6%,机构养老达到4%,每千名老年人要拥有40张养老床位。机构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将起到支撑和兜底的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广州放宽市场准入,对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实行同等待遇,引导支持境内外企业和机构落户广州从事养老服务业。此外,广州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90%的地块将交由社会力量建设或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出台《涉及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许可手续指引》,打通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的障碍,支持社会力量盘活利用闲置物业举办养老机构设施,既增加中心城区优质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又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
据了解,广州建立健全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服务收费管理机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确定,明码标价,自愿消费。目前,广州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区,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区就近养老的愿望。(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