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刚需,国寿推进普惠型社区养老连锁化
导语
“我今天八十岁了!”张阿姨穿着一身新衣,站在舞台中央开心地大声宣布。这是她在养老机构中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最特别的生日。养老机构为参加生日会的寿星们送上生日礼物,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聚焦刚需,国寿推进普惠型社区养老连锁化
导语
“我今天八十岁了!”张阿姨穿着一身新衣,站在舞台中央开心地大声宣布。这是她在养老机构中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最特别的生日。养老机构为参加生日会的寿星们送上生日礼物,
“我今天八十岁了!”张阿姨穿着一身新衣,站在舞台中央开心地大声宣布。这是她在养老机构中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最特别的生日。养老机构为参加生日会的寿星们送上生日礼物,护士和照护师们演出了自编自导的舞蹈,张阿姨的孙女献歌一曲,稚嫩、甜美的歌声飘荡在活动现场,张阿姨使劲鼓掌,儿子则在一旁全程摄影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这是发生在中国人寿(601628)社区养老机构中的一幕。每个月,这里都会为老人举办生日会。刚刚过去的腊八节,还专门精心熬煮了腊八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祖国70周年华诞,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老人们享受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数据下的真实养老困局
上述情景在我国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并不多见。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急速推进。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49亿,占比17.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66亿,占比11.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400万。也就是说,最少有4400万老人需要半专职或者专职照顾。
但另一组数据则体现出较大反差。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17.76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54.6万张。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看到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近几年来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但资源供给总量仍然严重不足。
除了供给量不足,养老床位整体偏低的入住率也值得关注。从2013年到2017年,全国养老床位整体入住率从62.3%逐年下降至27.9%,虽然2018年有所回升,仍然仅达到40%。
传统观念、较高的收费以及对养老机构照护水平的怀疑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的大多数老人仍然选择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即使这并不能带来较高的生活质量。
离开家乡到一线城市打拼的刘先生,在年近八十的父亲中风后,举全家之力照顾父亲。眼看着全家人身心俱疲,刘先生先后选择了当地两家所谓最好的养老机构,尝试以此提高父亲及家人的生活质量。但终因照护人员专业程度和职业道德的总体低下及养老机构本身的逐利手段,备感寒心后只得把父亲再次接回家中。因没有得到专业照护,刘先生遗憾于父亲失去了系统科学改善身心健康的机会,也渐渐失去了晚年本来应有更多的生命尊严。
王女士的父亲75岁了,在母亲前几年去世后一直独自居住。王老先生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多数时间感觉自己身体健康,除了有点儿高血压,在女儿几次沟通入住养老机构时都任性地表示没有必要。“他一方面是心疼钱,另一方面也是舍不得自己的老朋友,怕住到养老机构会更孤单。”王女士无奈地说,“他一个人住没事儿还好,有事怎么办?又不愿意搬来和我们一起住。”
政策支持,央企发力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体现在养老领域就是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错配的养老服务供给的矛盾。
国家从2013年开始陆续出台政策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在这一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医养结合”概念,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此后六年,政策鼓励并辅助监管,体系架构日趋完善。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普惠养老行动的目的是增强需求端的消费能力,降低供给端高企的成本,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为普通群众和工薪阶层提供能够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买得放心的养老服务。
按照《方案》,普惠养老的供给主体和支持对象不再是公办机构,而是纯粹的市场主体。企业本着自愿参加、竞争择优的原则参与行动,充分显示企业主体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优先支持实力雄厚、项目优质、诚实守信的企业;优先选择融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央企金融机构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0年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春兰在北京调研社区养老服务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部署,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使广大老年人享有健康快乐的晚年。
同日,中国人寿与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二家普惠型高品质社区养老项目——国寿·康欣社区颐康之家正式开业。这意味着中国人寿从2015年起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上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突破。
国寿创新推出普惠型社区养老
中国人寿推出的首家普惠型高品质社区养老项目——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坐落在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人寿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中首个落地的社区养老项目。
这一项目由中国人寿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依托该项目,中国人寿首创推出了“普惠型高品质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普惠价格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高品质照护服务,实现了养老照护“不离社区,不离家”。该项目不仅荣获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十大创新成果”,同时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已成为深圳社区养老领域的新标杆。
“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发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孙春兰副主席在1月9日调研时强调。
值得欣喜的是,国寿·康欣社区颐康之家从规划、设计到建设,都依此路径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社区2公里范围内拥有两所三甲医院,距离以康复为特色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不足600米,距离深圳最老牌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不足2公里;充分利用中国人寿的资源优势,定期邀请医疗专家进社区。
完整复制了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的成功经验,国寿·康欣社区颐康之家聚焦普通百姓,聚焦刚需服务,融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融合社区公共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集中式的托养服务和外延式的居家上门服务,做到社区、机构深度融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寿社区健康养老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谊青在国寿·康欣社区颐康之家开业典礼上表示,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构筑民生保障体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中国人寿作为中管金融机构和行业领头羊,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
满足刚需的养老服务样本
中国人寿已经开业的两家普惠型社区养老项目均嵌入于成熟的住宅小区内,实现了社区文化、社区生活和社区照护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文化活动中心以公益形式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突破了传统养老设施只服务托养老人的限制,通过巧妙的设计,成功地将服务惠及社区老、中、青、幼全龄人群;托养照护中心主要为周边社区有刚性照护需求的失能、失智长者提供专业照护服务,长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养老,既能享受专业的照护,又方便了子女探视;社区饭堂由营养师科学配餐,除了能为入住长者提供三餐两茶点的定制餐,同时还兼顾社区人群特点,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便捷且价格亲民的餐饮服务。
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自2018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截至目前,活动中心累计活动人次已超过7.3万人次,社区饭堂用餐人次超过6万人次,长者全托入住率达到100%。
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将康复护理细致地融入到了长者日常生活之中。每日清晨进行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下午开展专项康复器材训练。并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其下属红树福苑社康中心、120院前急救站与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相隔不到20米,方便了长者就医。平时,中西医生每周都会来为长者检查身体,每月举办一次健康养老讲座。此外,这里还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针对每一样食材都有严苛的筛选标准和采购渠道,保证食材新鲜、卫生。在长者餐饮上,不仅讲究营养搭配健康合理,还充分考虑个人饮食习惯。
住在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的马爷爷近日亲自定制了一面锦旗,写着“为老人排忧解难,替天下儿女尽孝”。马爷爷说,自己是老党员,最欣赏行动派,佩服这里的护理员不怕脏不怕累,每天都能这么耐心和细心。他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和他儿女的年龄差不多大,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类似的锦旗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已经收到了很多。
聚焦刚需、聚焦普惠、聚焦品质始终是中国人寿作为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人寿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央企集团优势,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现老有颐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作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居家养老,今年下半年中国人寿还将在深圳市盐田区投资、运营第三家社区养老项目,随着三家社区养老项目的落地,中国人寿社区养老已初步实现连锁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