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助力“互联网+养老”发展,开展智慧化“三助一护”服务
导语
持续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 探索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自2013年起,我市分类别向老年人发放“一键通”手机20余万部,当年即通过终端配送服务400余万人次。2018年,我市通过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武汉市助力“互联网+养老”发展,开展智慧化“三助一护”服务
导语
持续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 探索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自2013年起,我市分类别向老年人发放“一键通”手机20余万部,当年即通过终端配送服务400余万人次。2018年,我市通过
持续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
探索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自2013年起,我市分类别向老年人发放“一键通”手机20余万部,当年即通过终端配送服务400余万人次。2018年,我市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融合居家和养老院各自优势,把老人的住家打造成“家庭养老院”,有效缓解了传统居家养老信息不对称、供需成本高、运行效率低、服务不专业等困局难题。同时,利用养老服务云平台,老年证办证从60天缩短到15天,老年证实现送证上门,高龄津贴到龄自动发放,达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的效果。
开展智慧化“三助一护”服务。截至2019年1月,全市已建成8个区级统分结合平台、54个服务网点,签约各类线下服务商1800个,居家老人需求量最高的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服务能够得到及时、高效回应。据统计,2018年全市开展“三助一护”服务50余万人次,已有54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在40个街道落地,“三助一护”服务应答覆盖率达到46%,服务老人由2017年35万余人次跃升到52万余人次。
助力全市“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
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大养老领域技术及资金投入,指导支持九州通医疗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好医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智慧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云医院系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引领互联网企业针对中老年群体不断探索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配合市民政局承办湖北武汉首届(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支持相关互联网企业参加“互联网+居家养老”高峰论坛及产品展览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互联网企业投资养老市场,博览会签约投资达近90亿,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下步,我市将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深化《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落实,围绕提高中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老有所养、养老无忧,让中老年群体更好享受互联网成果。
积极引领中老人群体融入“互联网+”时代
为引导中老年群体了解互联网新技术、学会互联网新应用,让中老年人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实际,积极探索为中老年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探索创新针对中老年人的特色网络服务模式。以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通过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引导中老年人了解网络、学习网络、运用网络。如市妇联作为全国妇联“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试点城市,引入“女性享学吧”网络学习平台,向广大妇女群体免费提供《移动互联网思维》等新媒体知识专题,目前在线注册学员达2.6万余人,中老年女性占相当部分。市民政局在社区建立“爱心时间银行”,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咨询、邻里帮扶、便民理发等养老服务。
强化中老年群体互联网知识培训。抓住老年大学这一老年人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拓展构建市、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体系。全市各区、街道目前均已结合实际开办老年学校。目前除东湖开发区外,各区都开设老年学校及互联网培训课程。其中市老年大学坚持开展“扶老上网”工作,开设电脑专用教室5间,聘请专业老师教授互联网相关课程,开办电脑班20多年来,培训中老年学员2万余人。
加强中老年群体办理业务引导。我市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和有智能化服务设备区增设办事引导员,为年纪大和不会使用智能化服务设备的办事群体提供指引和帮助。同时,积极探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如江岸区采取政府部门直接办理或人员代办等方式,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申报等13项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不用办”改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