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萧山区农村养老迎来新变化
导语
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电气线路老化,生病了还得外出就医……对身有残疾的八旬特困老人林大伯来说,住在镇里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生活上是方便多了,但从硬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浙江:萧山区农村养老迎来新变化
导语
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电气线路老化,生病了还得外出就医……对身有残疾的八旬特困老人林大伯来说,住在镇里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生活上是方便多了,但从硬
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电气线路老化,生病了还得外出就医……对身有残疾的八旬特困老人林大伯来说,住在镇里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生活上是方便多了,但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方面,仍有些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数据显示,萧山区已建成18家镇街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共有老人575名,入住率为34.87%。然而,受到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方式粗放、保障能力偏弱、专业服务不强等因素的制约,萧山区农村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一直处于较弱水平。
为破解农村养老机构“低、小、散”局面,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日前,萧山区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提升工程项目三年规划,对18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进行集团化运营管理,为市、省乃至国家层面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新路径。
所谓“集团化运行”,即依托区国资经营总公司成立区级养老服务集团公司,负责全区镇街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的运营。届时,萧山区民政局将按照集团品牌、管理标准、人员管理、财务采购、硬件配套等“五个统一”,以二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转型升级。
“集团化运营是萧山区在养老工作上的一项创新。”萧山区民政局副局长叶臻刚表示,强化农村五保供养中心集团化运营,重点是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的照护能力,除了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需求外,主要为低保、低边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更好地体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
后续,市场化运作还能发挥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在满足现在及将来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托底保障基础上,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提高床位利用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带动萧山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整体提升,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