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导语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了
前几天,养老圈万老师发了一篇文章《轰轰烈烈干4年,我是怎么把这个高端养老院干倒闭的》,讲述了一家华北三线城市一家高端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
导语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了
前几天,养老圈万老师发了一篇文章《轰轰烈烈干4年,我是怎么把这个高端养老院干倒闭的》,讲述了一家华北三线城市一家高端

解析:到底什么原因,这家日式高端养老院仅干4年就倒闭了

前几天,养老圈万老师发了一篇文章《轰轰烈烈干4年,我是怎么把这个高端养老院干倒闭的》,讲述了一家华北三线城市一家高端医养结合机构的故事,今天我们以万老师所讲述的项目为蓝本,来分析这个案例,看看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基本情况

物业类型:租赁,租期20年,租金年增长5%。


项目规模: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米,单门独院绿化好,此前是招待所。


项目投入:总投入2800万,其中:一次性装修投入约1900万,一次性固定资产和消耗类用品约800万。


单床投入:约10万元,总床位数约280张(根据投入计算)。


项目风格:日式设计,适老化设备多来自日本,并引进日式照护体系,实现护理与照护一体化,24小时提供一对一的生活护理和医疗服务。


管理方式:引入两名日方团队来管理,中日双方团队共同派出代表负责项目整体运营,中方偏向监管,日方偏向实际运营,双方签订3年顾问协议和委托管理协议。


项目类型:城区医养结合机构


配套设施:专业老年病医院,医疗、照护一体化。


特色科室: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心脏手术后康复、哮喘、慢阻肺、间歇性肺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糖料病溃疡、安宁疗护,旨在为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项目定位:机构养老这个群体里面需要专门护理的失智失能老人,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服务和管理更加专注,容易打造口碑;二是更容易收上费用。


人员配置:按照1:3的照护比例配置护理人员。


初期运营:开业初期,入住的有很多自理老人,第一年的入住率不足三成,因缺乏照护对象,服务人员照护失智失能老人的经验未得到提升,老人护理等级专业评估与对应的照护服务专业度不够。


医养模式:理想地将医生、护士和介护三条线整合在一起,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实际运营中:管理协调出现问题,3条业务线之间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特别是存在业务交叉的环节,大家能不管则置之不理,导致出现了诸多管理漏洞,引发了不少了医养合作协调不当的风险。


经营风险:入院评估不够专业,合同综合经营风险考虑不足,业务人员着急成单,家属希望降低照护等级,减少费用,虽设置健康评估委员会,对入住老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诸方面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每个老人的风险事项,为入住老人评定合理的照护等级,将风险通过评估的手段预先制定照护方案。但实际操作中专业度不够,未能及时客观进行照护等级评估,同时在合同纠纷处理和舆情应对缺乏经验,导致经营中法律风险发生。

案例分析

一、日式照护服务能否在中国成功?


日本的照护技术,全球一流,这个是行业内的共识,日本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养老市场的国家,最知名的当数日医,这家希望通过新中日式养老护理-“介护”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日本机构,2012年,子公司(株式会社NICHII CARE NET),在中国设立了中国现地法人(现称:日医(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13年,日医(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日医在中国的第一家机构,大连市中山区禄盛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但回顾日医这些年在中国的发展,基本上整体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引进日式介护服务的机构有成功的案例吗?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对国内养老行业的研究,目前为止,以日式介护主导的养老机构,在中国还较少有成功的案例,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在调研中发现,长春有一家日式养老机构较为成功,是该市二家五A级养老机构之一,目前经营情况不错,其他类似成功的案例,目前还较少,曾经有日本养老企业在北京开设的养老机构,也未成功,到目前为止,日本养老企业在中国的业务,主要还是以咨询、顾问、人才培训为主,很少有日本养老企业直接在中国投资养老项目的案例,2018年日医在大连的项目,算是一个新的开端。


关于学习借鉴、引进日本经验的问题,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曾经发过文章《看看这个,原来日本养老,我们真的学不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为什么日本养老,我们学不了!此次这个案例,又增加了一例引进日本养老管理失败的案例。


我们来小结一下,此项目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几个原因:


1、日本养老对专业度要求,而我们并不具备


日本介护、介助对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有非常细致的分级和岗位职责,日本的介护人才等级和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想得当地就能够直接引进来的,目前国内的照护人员,和日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在人员分工和团队协作方面,都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严格按照日本照护的操作和规则,目前多数机构的照护人员,很难达到,并可能因此产生照护风险和护理纠纷,对养老机构的品牌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打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工作状态。


2、思维方式不同,增加了日本经验应用的难度


此案例中,日方团队的构成较为国际化,虽然多为中国人,但都有在欧洲、日本和台湾地区相关机构工作的经历,接受的都是海外的养老文化和理念,尚不俱备将国际经验,特别是日本经验在中国大陆应用的经验。这也增加了项目运营的未知风险。


根据案例介绍,项目运营由日方团队主导,但中方业主想法较多,既想借鉴日本的养老模式,又希望日式的风格要接中国的地气。基于对项目运营的理解不同,考虑的出发点不同,中方考虑的是成本和效益,日方考虑的是效果,双方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分歧较多,很难平衡。


养老服务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2013年进入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时间,才短短六年时间,尚未建立完整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而日本,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介护保险推出的2000年开始,日本养老发展迅速,很快建立了基于介护保险的日本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不仅在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方面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甚至每个操作规程,都有详细的要求,这方面中日两国的差距还比较大。


经运营理念上,中方希望对护工工作采取包干制,对护工采用KPI考核。而日本的理念是团队协作,动态管理,对护工采取OKR考核。双方在运营管理模式上的分歧不仅降低了中日两方团队的协作效率,还导致了护理团队的无所适从,不断反复变化,这对一线护理的影响较大,负面情绪积压,增加人员流失率,团队人心不稳,所提供的服务品质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老人的入住体系,影响品牌口碑,对招收新入住的老人也有影响。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发生老年人逐渐退住,运营服务人员逐渐离职,项目运营就会越来越差,直至关门停业。


3、消费能力不足,影响日本经验在中国成功应用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介护保险,对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在日本,符合条件的老人,介护保险可以支付的比例高达80%-90%,且覆盖面广。而我国,长照险近两年才开始试点,支付替代率较低,对支付能力提升并不大,同时因为是试点阶段,覆盖面广也不广,可以说,对养老产业发展,还起不到日本那样的推动作用。记得两年前,当日本朋友听说中国要开展长照险的时候,两眼放光,言语中都非常兴奋,或许,他看到了中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阳光,中日养老合作将有更广阔的前景,但随后发现,长照险,并没有象他想的那样,极大地提升中国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日本专业的照护服务,其提供服务的成本远比中国普通的养老服务更高,不仅在设备、设施上面的要求更高,同时在人员的培养上面,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这其中的差距,是需要我们正视的。


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案例中,所有的投入,全部为老板自己的钱投入,这个不仅风险极高,投入也非常大,从情感上来说,我们敬佩这样的人,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从经济的角度,这种投入方式,要形成良性循环非常困难。而日本呢,养老机构只要立项,就可以向银行贷到款,而且贷款利率非常低,周期可以长达15年,很多养老机构,完全可以用运营收入来偿还贷款,经营风险和压力都要小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养老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们的养老机构,想从银行贷到款,还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贷到了,利率和资金成本也不会低。

小结及建议

长期以来,特别是此次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拉近了中日两国的关系,近两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中日两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也都在加强,当然养老领域的合作,也是这其中的重点之一,但近十年来,中日两国在养老领域的合作,整体进展还较为缓慢,我们还不能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日本的经验,来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度和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经过多年对日本养老产业的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结合与日本养老界朋友们多年的交流,我们给国内欲引进日本养老经验的朋友提几点建议:


1、不能全盘将养老机构的运营托管给日方团队,这个道理很简单,就算服务做到最顶级,市场等其他的方面,中日两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市场方面,日方团队几乎没有能力做好市场,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运营统筹最好是由中方负责。


2、不要全盘照搬日本的照护经验和服务体系,我们的养老护理人员,目前的专业度和知识还达不到那个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实问题是,在日本,养老护理人员,还是以年轻人居多,而在我国,年轻的老人照顾年长的老人是常态,仅有少部分的年轻人在养老机构照护老年人,这对引入日式养老是有难度的。同时,越是提供接近日式照护的专业度的照护服务,与之对应的成本就会越高,而我们的支付能力,并不会随着这个成本的提升而增加收费,所以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行的。


3、在引进国际养老经验方面,远洋椿萱茂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需要日本专业的照护技术,但不是让我们整个养老的运营去将就日式的照护服务,而是要让日式的照护服务,如何来满足和配合,我们的养老项目的整体运营,将日式照护服务,融入到我们的养老运营管理中,这样才能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度。如果为了引进日本养老服务,而将整个养老运营管理去配合,将导致整个养老项目的运营管理陷入混乱,从而走上案例中的结局。


我们要将国际经验,融入我们的养老运营服务中,而不是全盘引入,我们要让各国的养老经验为我所用,而不是为了引进国际经验,而导致运营混乱,当然,这样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也会有问题,国际经验其所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中国并不一样,如何将在其他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应用到全球最具独立性的中国来应用,这是养老产业所有想借鉴国际经验的朋友们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只有将国际经验融入中国的养老服务,我们才能打造出有中国特色,国际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在多年前就提出来,未来中国最好的养老模式是:中国文化+美国产业+日本技术,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在中国做养老项目,一定要以中国的文化为基础,这是中国养老运营服务所能生存的土壤,也是最基础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发现,美国的养老产业,是全世界模式和运营最丰富,几乎包括了全世界,你所能想得到的所有的养老模式,而且多走的是产业化的发展方式,这对中国发展养老产业,有着极丰富的借鉴素材,中国养老产业引入国际经验的历程也表现,引入美国经验的项目,多数都成功了,比如泰康、椿萱茂等,因为美国的养老,是基于产业思维来发展的,所以更符合市场,生命力也更强,而日本的养老,是基于介护保险等社会福利制度而建立的,有其独特的生存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在其他的国家不存在,那也要复制过去,也就容易发生活不下去的情况;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向德国学习,其专业度是全球瞩目的,日本的照护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照护技术,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的专业度和服务能力。


如何将中国文化、美国产业、日本技术融合,升化成中国特色国际化的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养老产业同仁共同努力,去积极实践、去总结、去学习、去应用,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养老产业将有可能实现超越,就成为国际养老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