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中心台账作假,挑战是的公德与法律底线
导语
南京现有72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了政府购买的“五助”服务,用“家门口的关怀”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但日前,有市民举报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养老服务中心台账作假,挑战是的公德与法律底线
导语
南京现有72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了政府购买的“五助”服务,用“家门口的关怀”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但日前,有市民举报
南京现有72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了政府购买的“五助”服务,用“家门口的关怀”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但日前,有市民举报称,南京近华社区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服务台账上作假。记者实地调查,该中心一些台账存在着代替签名现象。
据曾经在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李某介绍,虽然台账登记了药物喂服、上门洗发、口腔清洁、爬楼机使用等很多项目,可受制于人手数量、费用成本等因素,实际开展的并不多。同时,记者注意到,在李某提供一些台账中,签名几乎是同一笔迹,不同的日期似乎也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面对质疑,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贝某给予否认,并表示刷数据无法骗补贴,之所以台账存在代签现象,原因在于很多人不识字。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一定服务量,代表提供了这一项服务,数据太少显得“不好看”,且服务量达到了一定的量级,才能获取足额的补贴。
回顾事件本身,贝某的解释看似合情,却未必合理。倘若老人不识字或书写行为受限,可以通过按手印、画十字等原始的记录方式确认。即便情况再特殊,签名署名也应当标注“某某代签”等字样,通过拍照、录音等形式佐证。倘若李某提供的台账属实,一人代签所有的名字,签名还有什么意义呢?
“实事求是”是社会各界一贯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就得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在养老业的末端落实当中也应当如此。与其降低一点工作效率,也不能在数据统计上有所松懈。在数据统计工作的范畴内,如实登记与如实服务同等重要。毕竟,数据造假,影响的不仅仅是相关老人的现实养老体验,还会影响有关部门助老措施的制定与展开。把老人当做可以随意欺瞒的对象,恐怕也违背了“尊老、敬老、爱老”的初衷。
近几年,为了打击“数据造假”现象,政府一连出台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多项规定。严打“数据造假”已深入人心。在助老数据上造假,无疑是在挑战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的底线,调查与核查决不能马虎。
针对可能存在的“刷数据现象”,最关键的还是加大监督。除了要改进考核方式,采用信息化认证的手段,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监督力量,鼓励志愿者参与助老并参与监督。通过多样化的监督手段,将助老数据的“水分”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