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导语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规模庞大、未富先老问题极其严峻。”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养老财富储备系列公开讲座&rdqu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导语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规模庞大、未富先老问题极其严峻。”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养老财富储备系列公开讲座&rdqu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规模庞大、未富先老问题极其严峻。”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养老财富储备系列公开讲座”保险业专场上,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如此展望我国养老形势。
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行业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相关研究预计,到2022年,我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大关。
尽管近年来政策利好频出、产业增速迅猛,但因行业起步晚、老龄人口基数大,“供需错位”、“服务断档”仍是行业突出的痛点。大家保险集团发布的《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其中选择“在城区的养老机构养老,与原居住地/子女距离较近”的占比最高,达到24.5%,选择“在家养老,采购上门护理及日常养老服务”的其次,占比23.1%,反映出中国老人家庭观念强烈,依赖熟悉环境的养老心理。
从目前的养老行业布局来看,在老年人群最为密集、养老需求最集中、消费能力最强的核心城区,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十分稀缺,硬件品质高、医养结合好、护理服务好的城区养老机构并不多见。与此同时,尽管城郊高品质养老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但距离城区过远,而优质医疗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市区,老人遇到急诊重症仍需到市区求医。供需错位不仅体现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领域同样存在,疫情防控期间尤为显著。在城区内,小区嵌入式护理服务机构较少,且上门护理人员多以家政人员为主,缺乏专业护理技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疫情期间小区封闭管理,服务断档现象更加凸显。
“作为行业新兵,大家保险坚持养老生态战略,努力探索‘高品质养老机构布局为主,以城郊特色化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徐敬惠表示。这一模式有别于多数商业化中高端养老项目远离城市中心的选址思维,也打破了城市核心区老旧养老院满足不了新中产人群对更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困局,在优化养老服务的同时,有效保障住户邻近医疗、靠近儿女、融入社会的现实需求。
据悉,大家保险集团已在北京市三环内核心区域完成3家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布局,其中,友谊社区与朝阳社区已正式运营,阜外养老社区和首个社区嵌入式护理小站正在建设过程中,可提供养老床位超过1500张。大家保险集团相关板块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探索一种更契合中国长者养老需求及文化心理的养老方式。老人既能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又不需要舍近求远、脱离原先熟悉的居住环境和子女亲朋,真正在‘一碗汤的距离’内实现老有所养。”
业内人士强调,国内高端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上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准,但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养老护理服务等“软实力”仍然是亟待补齐的短板。
原因在于,我国中高端养老市场起步较晚,缺少经验积累和人才沉淀。与北美近80年、日本近50年的深厚积累相比,我国养老机构在运营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等“软实力”上,仍在初级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行业公认标准和成熟体系。行业人士表示,在养老机构软性服务上,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很难做到位。
标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是养老机构“软实力”的核心体现,在这方面,相关险企也在发力,与养老产业链上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有的还自主培养专业护理人才,业内人士认为,在养老这个潜力巨大的超长赛道上,保险公司有实力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也为我国养老事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