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老人还在,钱没了;或钱还在,人没了。”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在发言中出“金句”。

作为金融保险业从业者,他十分关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业发展。会后,尧金仁接受了上海法治报记者的专访,指出养老保险领域的堵点和痛点是“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他建议:“劳动者在职时,应主要为解决养老经济保障做准备。退休后,养老的实际需求应是高品质养老服务保障的供给。”

在尧金仁看来,上海是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一座长寿之城。上海养老保险业的破局经验,应给全国养老保险行业的提升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

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大家的退休工资如何才能保持“节节高”?

尧金仁:在专题会议发言时我提出,30年前中央就明确提出多层次、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改革方向,但在长期实践中,认为养老消耗资源的传统观念仍待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未充分发挥。

具体表现为一支柱的居民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覆盖面太小;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险刚起步。

我们需要合理界定政府、雇主和个人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与责任,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金计划,按照养老保险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充分调动雇主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要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保“基本”,市场管“补充”,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促进基本养老保险、职业性养老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协同发展。

这样,不仅能让劳动者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不会比退休前下降太多,也能巩固养老金的可持续发放。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亿人处在灵活就业状态。这类人群因长期不参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可能面临未来的养老金空白。“第三支柱”将在多大程度上保障他们的养老经济问题?

尧金仁:事实上,虽然中央要求养老保险制度性全覆盖,包括要让自由职业者参保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但目前即便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因在实践中涉及企业交没交社保?是否连续多年盈利?导致这根第二支柱的覆盖面也仅有第一支柱的10%左右。

我希望,最好是三个支柱都能完善,至少要让第三支柱成为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者触之可及的养老保障,让不同人群都有获得养老保障的选择权。

就像我在专题会议发言时建议,将财税支持作为第三支柱发展核心动力。比如,提供税前和税后缴费多种方式。中高收入群体对税收递延更感冒,中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更实惠。要兼顾不同收入群体,将二、三支柱税收优惠统一或合并计算,便于没机会参保一、二支柱的人员参保三支柱。

您说的“钱还在,人没了”具体指什么?老人如何把退休金用在刀刃上?

尧金仁:养老的实际需求,是老人能获得更丰富、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例如护理服务、生活服务等。如果老人拿到养老金后,却买不到相应的养老服务,那他们自身最迫切的需求就无法解决。

从打通经济、社会双循环来看,发展养老保险为培育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长寿经济,形成合理的养老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特别要鼓励养老资管产品与养老年金或护理保险、康养服务打通,将看不见的产品与看得见的服务结合,有效对冲长寿或护理风险。

要破解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的结构性不足,就是要让劳动者在职时解决好退休后的经济保障;退休后,大家有能力获得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保障。同时,我们要将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并重,有效化解养老保障的经济压力与服务压力,切实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

记者 | 夏天 胡蝶飞

编辑 | 张旭凡

【来源:上海法治报】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如何避免“钱还在,人没了”?上海市政协常委支招打破养老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