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北街道海河社区阳光世纪苑日间照料中心里,笑语连连,老人们在这里参加公益培训、聊天、下棋、做康复训练……这是老人们的幸福驿站,是开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全力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发展,努力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详见本报2月11日01版)

  老年人是国家与社会的宝贵财富。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如何从容迎接“银发浪潮”,让老年人拥有快乐充盈的晚年生活,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失的一环。那么,该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呢?

  注重法律政策的保障。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完善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法律政策的保障。年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此,我市成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印发相关政策制度文件5个,出台具体支持措施8大类28项,让社区养老服务有章可循。

  注重服务内容的形式多样。老年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文化水平老人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我市发展“贴心式”养老,为经济困难的独居老人提供巡视探访、清洁暖心等服务;开设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音乐、家务整理等培训服务;举办“智慧助老”公益大讲堂,为老年人讲解出行、就医、支付等技术应用。社区养老服务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还应满足他们发挥余热的需求,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老年人这笔社会财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健全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制。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是优质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2021年,我市累计开展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员等专业人才培训24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赋能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同时,还加强了对老年人家属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

  目前,我市已建成5个县区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58家农村敬老院,建成587家农村幸福院,相信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