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优点很多,老人既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减轻家庭成员的看护负担。

针对三类老人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的众成颐家颐养中心并不是一家养老院,而是一家街道级别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中心总经理邵诗聪向记者介绍,中心将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活力老人,指的是刚刚退休,身体健康,有精神文化需求的;第二类是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第三类是需要24小时住养服务的老人。”

杨园街众成颐家颐养中心针对这三类老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对于活力老人,从周一到周日,我们请来了专业的老师,开设了模特、舞蹈、京剧、合唱、手工、绘画、烘焙、书法、剪纸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满足老人们不同的学习需求;针对第二类老人,我们会提供上门服务与医疗,包括送餐、洗澡、康复治疗、心理辅导、做保洁等,所有这些服务都是根据政府指导价来制定的,比如上门洗澡单次是150元,送餐上门根据菜品不同是12—21元不等,做保洁是每小时35元,这些收费都是低于市场价格的。”

针对第三类老人,众成颐家颐养中心设有40多张床位,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费用根据需要介入的住养服务决定,每月3000—4000元不等,并配备有护工、管理员以及医生组成的住养服务团队,为有病后康复、高龄照护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

记者在众成颐家颐养中心三楼遇到了85岁的苏奶奶,她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参观她的房间。苏奶奶住的是一个单人间,配有独立的卫生间,“我在这里住了三年多了,住习惯了,过年都不愿意回去。”

苏奶奶的老伴三年前去世,她一个人在家十分孤独。虽然有子女,但她并不愿意给孩子找麻烦,“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不麻烦他们了。”前几年,苏奶奶的老宅拆迁后,她就计划拿着这笔钱养老。比较了多处养老机构后,她选择了距离大女儿家最近的众成颐家颐养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对我很好,子女也隔三差五来看我。现在有人陪我聊天,不用自己做饭,生病有人照顾,日子过得很舒心。”苏奶奶笑着说道。

政府提供场地资金支持

“请大家注意自己的身形要挺拔,步子要稳当。”万阿姨是杨园街秋色舞团的一员,她挽着头发,妆容精致,身形挺拔、纤细,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60多岁了。她笑着跟记者介绍,她们这个团队有200人,平均年龄65岁,“这里各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冬暖夏凉,很感谢中心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练习的场地,让我们能继续发挥余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的物质养老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此,众成颐家颐养中心开设了20多门课程,大多数是免费的,“真的非常感谢街道、社区对我们的支持。整个中心2600平方米,都是由社区无偿提供给我们使用的。除此以外,政府还补贴了100万元,用于中心的装修建设。运营过程中,水电费、床位费、老人的餐费等,各方面都有补贴。社区志愿者经常来这里开展义务服务,辖区内的医院也为我们的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并且,对于符合政策的特殊人群,比如低保户、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由政府为他们购买服务。”邵诗聪经理说。

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2021年,武汉开建家庭养老床位,根据其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费用,采取实报实销方式,将给予每张床位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按照计划,武昌区将建立家庭养老床位800张,为1550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其中众成颐家颐养中心承接了250张床位的安装工作。

在众成颐家颐养中心一楼的智能设备样板间,邵诗聪给记者展示了包括安全监控装置、语音或视频通话设备、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网络连接设备等。在适老化设施设备中,还包括了床边护栏、地面防滑、自动感应灯具等设备。邵诗聪介绍,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可视化功能,老人在家中足不出户,服务机构即能远程完成早晚两次查房任务,这将是家庭养老床位在武汉落地后的功能之一,并形成老人家庭—服务企业—街道社区—区级平台的四级联动响应、服务上门模式。

据了解,此次建设的家庭养老床位,主要是面向本市户籍且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城镇低收入(含低保)和农村低保家庭中失能的老年人、中心城区个人收入低于上年度人均退休金水平重度失能的老年人,为他们建设家庭床位,提供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紧急救援、远程响应等服务。

作为社会养老机构,众成颐家颐养中心的负责人周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养老产业有政策的支持,但依旧存在着许多风险,投资方需要考虑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目前养老机构的消费主体是30后与40后,对于这个群体,老人的消费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并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仅靠政府购买服务是不够的。不过,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养老,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家对于养老的消费观念也会逐步改变。”周晖说。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湖北:一站式服务助力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