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智能时代下广州老年人生活观感分析报告》,显示广州不少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接受度高,但大多数老年人仍处于不断适应、转变的过程中,同时希望能合理地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方式,避免一些数字化场景导致老年人生活变得不便。(3月1日中国新闻网)

调查显示,在日常消费中,大多数老年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仍是纸币,有70%和76%的老年人认为使用“纸币”方便和安全,较其他年龄人群高出25个百分点以上;有37%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中存在不收现金现象;在办理供水、供电缴费等公用业务时,40%老年人表示会优先选择“营业厅窗口”方式,比其他年龄人群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其他城市也有机构进行类似调查,结论大同小异。一方面,智能化设备应用越来越普及,老年人可以共享技术进步红利,感受到不少便利,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有些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面对数字化生活场景,常常无所适从,手忙脚乱,遭遇诸多不便,吐槽不断。

数字化时代,在智能技术加持下,许多行业持续不断升级硬件、软件,推出日趋便捷化服务,网络预约服务、自助终端操作、付款移动支付、办事流程无纸化等,已成家常便饭。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些传统的办事窗口、服务设施、“绿色通道”、代办帮办等,日渐减少,甚至消失殆尽。这种情况下,部分学习、适应能力稍差的老年人,面对“高大上”数字化场景“寸步难行”,难免有被时代“抛弃感”。

事实上,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早已引起社会关注。去年1月起,国家工信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是改造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网站和手机APP,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堵点”“痛点”。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进步,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贴心服务,都应成为社会共识和一致行动。进行“适老化”改造很有必要,但思路不妨拓宽些,不仅要对智能化服务软件进行改进,让老年人容易学习、使用,还应对相关业务流程、办事方式实行重置,最大限度减轻老年人办事负担。

因此,从这意义上说,顺应老年人呼声,一定程度上保留或恢复老年人比较熟悉习惯的传统办事方式,也是一种“适老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将以人为本理念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互为补充,让老年人共享智能科技红利,跟上“数字时代”前进步伐。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广东:保留传统办事方式也是“适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