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频道组播出的“国强盛·人少年”——北京首届老年春节联欢晚会引起老年群体的热烈反响。晚会通过“文化养老”理念,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出新时代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北京首届老年春晚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协办,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中心承办,恭和家园独家冠名。晚会以“国强盛·人少年”为主题,参演人员包括知名老艺术家、老年表演团体以及儿童和社区普通老人,演出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彰显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景象。

集体合唱。图自恭和家园。

老有所乐

让美好老龄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冬对春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北京市民政局给予的指导提振了行业信心,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让更多人关注到老龄人群和养老服务行业。晚会中形式多样、演职人员构成丰富的各类节目,也反映出北京养老政策和创新举措的积极意义。协会作为政府、行业和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紧密连接了政策落地、行业自治共建和服务群众,让“放、管、服”的协会定位发挥实效。

“北京首届老年春晚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以恭和家园为代表的新型养老社区是政策引导和行业实践双管齐下的市场化成果。”李冬强调,养老行业的发展除了有赖于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也离不开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和爱心奉献。本次参加演出的养老护理员们都是在此前国赛市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代表,他们既体现了北京在全国范围内养老服务行业的领先水平,也让护理员群体收获了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倡导更多人关注家庭对于老年群体的照护作用。

由恭和家园养老社区家庭、社区G.O(美好生活组织者)、社区运营和服务人员共同带来的合唱曲目《美好家园》,生动演绎了社区中幸福和乐、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平时忙于餐饮膳食、安全保障、为老服务和社区后勤的工作人员纷纷走上舞台,以一曲倾情合唱尽显与时俱进、人人向往的新时代养老生活。

恭和家园社区运营负责人王菲谈及自己的观后感时感慨,北京首届老年春晚的举办振奋人心,她充分感受到从事老龄事业的价值和意义,温暖和美好。作为专注从事康养服务的民营企业,在十余年与老年人的朝夕相伴中,恭和家园深切了解到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以文化社、戏剧节、书画展等形式鼓励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首届老年春晚让更多的老年人站在广阔的舞台,把爱与力量传递给全社会,这也与恭和家园的事业初心不谋而合。

历久弥新

活力老人争当“乐活族”

“母亲老了,老得像个孩子,一如儿时的我。”晚会中一曲情感真切的《母亲老了》感染了在场与电视前的观众。《母亲老了》的曲作者,现年已经88岁的肖盈老师说到北京首届老年春晚,也是连连称赞。她表示,晚会很有新鲜感,生动展现了老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孝文化,展示了在政府大力倡导下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周围的亲人都踊跃观看,反应很好。”

肖盈表示,时代和社会都在呼唤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匹配、令广大民众在观赏文娱节目中领受教益的优秀文艺作品。《母亲老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但是时空的距离并没有影响彼此的激情和心愿,大家竭诚合作,希望将它奉献给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们!

范圣琦演奏萨克斯。图自恭和家园。

89岁高龄的范圣琦在北京首届老年春晚里表演了他的拿手曲目萨克斯《阿细跳月》,与往常不同的是,节目组为他安排了与一群孩子们共同演出。“一老一小”的呈现其乐融融、活力四射。作为中国萨克斯第一人,热爱音乐的范圣琦鼓励老年人接受基础音乐教育,贡献更多优质的艺术作品。同时,范圣琦强调“老”不代表“旧”,老年人应去追求“新”的艺术,勇于探索更多可能。“虽然已经八、九十岁了,但是我们还有新的追求:一生所走的道路,我们还要热情地继续向前走......”

真诚温暖

养老护理员用心守护夕阳红

在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李孝明参加了合唱曲目《和你一样》,展现当下养老护理员的风貌以及他们对养老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大众带来深入人心的真诚印记。

集体合唱。图自恭和家园。

回忆起与长者一起排练的日子,李孝明仍觉得心安与自豪。“长辈们看到电视里我们护理员熟悉的面孔,特别开心。参加春晚回来之后,长辈们就和我们一直聊个不停,想了解更多的细节。”李孝明坦言,参加北京首届老年春晚无形中帮助护理员拉近了与长辈的距离,更好开展工作了。

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北京市养老机构共有1.2万名护理员,他们用耐心、爱心,为老人送去无微不至的照顾,带来更幸福的生活体验。今年26岁的李孝明毕业后便投入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起先我的想法特别单纯,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就应该去干这个专业的事情。后来慢慢的开始接触老人,才真正的去了解到老年团体,体悟到他们的不容易,更加被他们的可爱感动。”李孝明说,长期工作也从长辈身上学会了坚强乐观、好学勇敢。

国强人兴

岁月沉淀出动人光华

本次北京首届老年春晚的主题为“国强盛·人少年”,导演霍雯介绍,社会上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非常高的,这来自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强大实力,“国强盛”的概念也就找到了。

虽然是老年春晚,但是首先要放弃的就是“老”这个字,要把长辈们青春不老的状态呈现出来,这就是“人少年”。

演员合影。图自恭和家园。

晚会每个篇章特别设计的《说出你的故事》这一环节,通过全北京市各个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共80多位老人的群采视频,呈现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暖心瞬间,以平实真挚的情感引发共鸣。霍雯表示,希望通过北京首届老年春晚告诉更多的老人“老年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像时尚奶奶那样去参加社团,也可以像范圣琦老先生一样投身音乐,而不是在家里等待衰老一天一天的到来。我们可以把60岁退休看成一个新生活的高潮的到来,我想这也是晚会的重要作用。”

制片人王蔚然则真切感受到晚会让老人多了一种归属。现在娱乐节目都围绕年轻人设置,这台老年人专属的、正式播出的春晚是北京乃至全国的首届节庆晚会,对于老年人的意义——特别是自己成为主角,归属感和认同感是非常强的。

老有所为

“银发族”精神需求亟需满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需求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传统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等养老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日益凸显。”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强调,养老服务应该满足老年人的交流、学习与价值需求。比如退休后的老人要走出家门,多与朋友交流,在老年大学等社交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关系。老年人通过在兴趣爱好、智能手机使用等方面的学习、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展示活动,从中不仅享受了乐趣,也充实了晚年生活。“老有所为”是当前老年人最强烈的愿望。“老年人不仅需要吃饱、穿暖,他们还需要满足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以体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北京首届老年春晚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刁海峰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争当乐活老人,北京首届老年春晚展现积极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