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智能技术的“适老化”一度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李金波呼吁对适老化产品投入更多关注和资源;皮剑龙建议社区居家养老引入适老化出行服务;丁梅建议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发展……
不仅仅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由此可见,智能技术的“适老化”不仅仅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而且也逐渐成为顶层设计中的国家战略。
一方面,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称,预计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社会老龄化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数字科技不断深入发展,其飞速发展的势头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在很大程度上,数字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甚至是革命性的。数字技术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思潮、人际交流模式……各个领域都无不被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逻辑所充斥。时至今日,甚至很难说这些技术还在我们为其设定的轨道上运行,而是我们被技术所宰制。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不少的人确实享受到着数字科技带来的许多便利。但是,在这背后,我们是否有必要反思数字科技给我们究竟带来什么?难道真的只有便利吗?
毋庸置疑,任何科技的兴起所带来的影响绝不具有普惠性。科技自身的准入就是带有一定的“门槛”。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有学者提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族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理论也被称之为“数字鸿沟”。
在信息化时代,老年人由于知识储备、生活习惯、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原因,常常落后于年轻一代,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加剧,这一社会现象不可忽视。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这道看不见的“鸿沟”?不少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老年大学、发展适老科技、打造智能养老社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工程”。
无论从哪方面看,信息化时代,老年人都不应该缺席。不要让老年人成为数字时代的“孤儿”,更不要让老年人的生活被社会边缘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有所乐、有所得,既体现了社会的良知,也体现了社会的温度。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极目短评|莫让老年人难跨“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