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指出,当前我国适老服务保障体系仍不完善,适老服务模式不够丰富,多场景适老服务不够贴心,社会资本参与水平也参差不齐。
在江浩然看来,我国适老型产业发展进入“攻坚期”,但行政资源、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场景应用等方面仍缺少明确的规制与标准,应用场景载体与老年人生活、使用习惯的匹配度仍有待加强,适老化保障、保险制度覆盖率还不够高。当前适老性服务往往是围绕社区、居家或者机构的养老产业进行发散性延展,但农村、特殊人群等适老性服务仍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支持。与此同时,适老性服务的整体调研仍有缺失,老龄人口需求清单不清晰,社会资本进驻后更加关注短期利益,长期规划不强,服务及产品设计贴合度不高,与老龄人口习惯“脱节”。
“社会资本参与适老性服务积极性很高,但因缺乏明晰的标准及准入制度,适老性服务机构与终端的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与服务模式仍不成熟。”江浩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适老性服务机构的政策、运营以及监管体系缺少引领,各地间指导意见亦不同,社会资本进驻后易造成供需失衡。
“老年人‘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老年康复产品的智能化、实用性仍需要提升。”谈及国养老服务有待提升方面,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析道,此外,老年陪护关爱有待提升。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人数突破1亿人,他们的陪伴及情感需求不容忽视。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也需加强。健身馆及文化交流场所因年龄条件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的健身及社会活动,使得老年生活丰富度不够,缺少幸福感。

“现阶段,整个社会仍然存在针对银发族人群的产品无法切实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供给缺乏体系化、社会资源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如是说。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适老化服务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