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老大难问题——老年营养膳食

导语
社区居家养老老大难问题——老年营养膳食
上海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9073” 养老模式。
但2016 年 3 月至 10 月,清华大学与盖洛普进行了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社区居家养老老大难问题——老年营养膳食
导语
社区居家养老老大难问题——老年营养膳食
上海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9073” 养老模式。
但2016 年 3 月至 10 月,清华大学与盖洛普进行了
社区居家养老老大难问题——老年营养膳食
上海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9073” 养老模式。
但2016 年 3 月至 10 月,清华大学与盖洛普进行了一项“中国适老社会服务研究”(CESS)的全国性调研,研究发现,在养老的主观意愿方面,计划依靠社区养老的只有 2%。相比“9073”养老模式,即大约 7%的老年人需要社区的照护服务有较大出入。
同时,研究发现,目前, 超过一半社区尚未提供任何“上门做家务”、“日托站或托老所”、“上门看病”、“老年饭桌或送饭”等基本的老年服务。
在有托老所的小区中,只有4%受访者曾体验过相关服务,使用者的满意比例也只有 49%。 仅有11%的受访者曾使用过“老年饭桌或送饭”服务。使用者的满意比例也只有 89%。
适老服务与环境评估中,受访者满意度最低的是食物质量、看病就医和健康娱乐场地。
以北京为例,2009年-2013年,餐饮企业提供老年助餐的有3250家,送餐服务量达到4万份,但到2014年,老年餐桌持续活跃的只到64%不到,原因就在于盈利模式非常困难,持续赤字企业不盈利的同时企业承担很大责任。
同时,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配餐与疾病指导非常欠缺,对于机能低下的老人以及各种特殊老年餐的需求,没有配套的供餐提供。
综上,将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老年营养膳食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超过一半社区尚未提供任何“上门做家务”、“日托站或托老所”、“上门看病”、“老年饭桌或送饭”等基本的老年服务。
2、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中,老年饭桌或送饭给使用者留下的印象相比其他服务较好,可进一步推广和提升服务质量。
3、由于老年餐的特殊性,餐标较一般用餐标准低,利润空间低,找到长期合作的、价格合适的餐饮配送公司困难重重;与没有安全保障的供餐公司合作,对于食品安全、营养缺失等问题易造成老人身体健康问题。
4、国内老年营养餐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无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老年营养餐”;机能低下餐、特殊疾病餐、护理餐的需求大,但实际配套服务非常欠缺。
5、食品安全问题,小型送餐公司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控及危机处理均薄弱。老年人生理功能(咀嚼功能、吸收功能、排泄功能)逐渐降低,食用普通餐对老年人有着巨大威胁。
6、国内对于膳食营养的普及教育较弱,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供餐公司普遍对于膳食的营养搭配及研发重视度低,特殊医学餐、疾病餐、护理餐等的供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