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导语

  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

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人口老龄化与“老有所为”
导语

  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


  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规划》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内中谈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改善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重视“老有所为”,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不可忽视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宜片面的错误的把老年人看成是包袱和负担,看成是无用之人。老年人虽然不再有年轻人的那样朝气蓬勃的锐气和精力,但是老年人饱经世事风霜,拥有年轻人不具备的经验和智慧,也自有其价值和作用,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尽管有些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因健康原因不再能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社会照顾,大多数年老年人则因寿命的延长,还是能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季羡林先生生前曾表示,他对报纸上天天大声叫嚷“老龄社会”,好像人一过六十就成了社会的包袱,有着极大的反感。他说,不少人虽然寿登耄耋,年逾期赜,向着百寿甚至茶寿进军,但仍然勤勤恳恳,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难道这些人也是社会的包袱吗?季羡林先生就是这样的老人。他逝世于2009年,享年98岁。改革开放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但他三十多年的老年人生,在学术文化上继续创造了耀眼的辉煌。199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叫做《文化老人话人生》,内中收有冰心、巴金、吴组湘、贺绿汀、薛慕桥、艾芜、臧克家、楼适夷、冯至、赵超构、钱伟长、柯灵、李霁野、萧乾等前辈为此书写的文章。当时他们都已“寿登耄耋,年逾期颐”,进入了高龄老人的行列,但都还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著书立说,发出明亮的光与热。如今健在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于1930年,现年89岁,仍在为解决人们“吃”的问题,继续卓有成效地向上攀登。

  除了文化老人,其他老干部、老战士、老工人、老模范等等,也都有“余勇可贾”,“献了青春献白发,甘洒余晖托朝阳。”“将军农民”甘祖昌夫人龚全珍从1957年到退休的50多年中,一直在农村中小学执教,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热心公益,关怀儿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低龄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上升,国际老年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老年人活到75-80岁时,其生理和心理功能,完全可能和从前一样没有多大变化。加之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劳动岗位日益减少,在不少国家,劳动生产岗位也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老年技工深受欢迎。这就是说,老年人既可以从“文”,也可以从“武”。读《三国》,那些建功立业的将领,固然有周瑜这样的年轻人,但也有黄忠、赵云、严颜这些老年人,他们过了古稀之年都仍在战场上驰骋。

  这些都说明,要全面看待老年人。人不可能青春常在,但可以老当益壮。不要把老年人视为社会的负担和包袱,而应一样看作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推进者。关怀老人,在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不可忽视“老有所为”、“老有所用”。退休老人如果身体尚可,让他们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为社会发挥余热,改善社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的同时,也有益于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摆脱孤独寂寞感。让精神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延缓老年人生态和心态的老化。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强调以尊重老年人的人权为前提,以“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为原则,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内中强调的是,老龄人口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通过参与外界活动,收获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这就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形象定位,积极创条件便于老年人用适合他们的方式融入社会,让他们在“有所为”“有所用”中燃烧他们的余热,而不是把他们视为“包袱”冷藏起来,窒息了他们生命的晚霞之光。

  基于此,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既是一种爱老尊老行为,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努力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