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导语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长护险助力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导语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16年,国家开始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试点,三年多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护险制度,正是对老龄化社会的保障制度建设的有利实践。

长护险试点概况及亮点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选取成都、长春等15个城市和吉林、山东2个联系省份开展长护险试点,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护险制度。

三年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从政策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产业发展等各方面深入开展探索,不断推进长护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居家有专业人员服务、机构养老有补贴,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做到精准扶贫脱贫,防止因失能致贫;新增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促进机构养老入住率提升,带动养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探索由政府主导、社会化承办、市场化服务的社商合作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得安心、政府得民心、企业创品牌”的多赢局面。截至2019年6月底,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份的参保人数达885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建立了“1+1+N”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体系

在《指导意见》的指导原则下,试点城市基本建立了“1+1+N”的长护险制度框架体系:两个“1”分别是指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N”是指长护险相关配套经办管理制度。长护险制度框架的建立,打通了参保群众保障“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了“医疗—康复—长期护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制度。部分城市如上海、南通、青岛、荆门等,将参保人从职工扩大至城乡居民,将全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实现制度全覆盖。

积极引入社会化力量参与,探索管办分离新模式

目前,政府经办模式存在人员编制少、人少事多、管办不分离、资源整合尤其是异地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试点城市积极引入社会化力量参与经办,探索管办分离新模式。一是大部分试点城市(除上海、长春)均开展委托承办机制,即医保部门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长护险的失能人员资格认定与失能评估、服务管理、费用审核、结算支付等经办管理工作,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管理,全面实行管办分离。这是“社会保险社会办”的重要探索,医保部门充分利用商保公司资源,建立了多方协同、社会治理新机制。成都、上饶等地建立监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办管理费及奖励挂钩,促进商保公司公平竞争、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共赢。二是建立照护服务机构协议管理机制,不论公立机构还是民营机构,只要符合条件,一视同仁可以申请定点资格,极大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的热情。三是严格退出机制。医保部门对承办商保机构、承办商保机构对定点照护机构均实现协议管理,对违反服务协议的,根据协议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其开展长护险相关业务,保证服务品质和参保群众利益。

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从试点情况看,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切实得到减轻,失能人员的生活尊严得到保证。一是通过居家护理、机构护理方式,减少失能人员不必要的住院治疗,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减少失能人员“社会化住院”,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对待遇享受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34.5%的老人反映享受长护险待遇后住院次数减少或明显减少。对上饶235例享受长护险待遇满一年人群进行分析,对比其享受待遇前后一年住院情况,人均住院次数下降35.37%,人均年医保支出下降43.93%。南通试点3年,失能人员享受照护保险待遇前后的医疗费用由1.62亿元降为9970万元,降幅达到38.3%,770余名失能人员从医院转至护理院,家庭经济负担得到减轻。二是通过长护险对失能人员的照护服务支出平均给予56%的补偿,有需求的人员入住机构,进一步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压力。对待遇享受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49.6%的参保人认为家庭经济压力有部分减轻,39.8%的参保人认为家庭经济压力明显减轻。三是长护险制度使失能人员获得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维护了个人独立与尊严,让家庭成员得到喘息,改善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为老年人能干干净净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发挥重要作用。四是通过长护险制度试点实现特困扶持,精准扶贫。如南通,为建档立卡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的失能人员开通受理评定绿色通道,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家庭成员纳入待遇享受范围;在照护机构接受照护服务的,待遇支付标准增加20%;失能人员由家庭其他成员承担生活照料的,经个人申请可将其家庭成员纳入定点照护服务公司一体化管理,由公司培训帮助其提高照护技能。

政策引导,撬动市场资源,促进就业,带动养老产业发展

长护险制度是持续性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个人缴费,比单纯的财政补贴更能吸引社会资本力量加入并带动养老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整体养老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长护险为依托,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护理人才培训,增加本地就业和输出护理人才增加就业。如在青岛,全市定点机构提供护理床位8903张,照护服务人员1.71万人,已基本形成以居家照护为主,以社区、机构为辅的照护格局,服务机构以民营为主体,718家机构中,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占87.9%。在荆门,试点以来,市政府共筹集3000万元资金,打造出福寿居、千福园等护理服务示范机构,带动多家养护机构再投资,新增就业岗位近4500个;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推进护理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在当地院校开设护理服务专业,培育专业化护理人员。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