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导语
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护理员素质“补短”工程……2019年11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浙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导语
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护理员素质“补短”工程……2019年11
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护理员素质“补短”工程……201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五项改革措施,这标志着浙江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迈入新时代。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党政部门将老年人美好生活期待挂在心头,医养康养紧密衔接、智慧养老提质增效、护理员素养不断提升,老年人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得到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重质量 医养康养结合提升幸福感
早上9点,住在温州市南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曹爷爷在护理员的搀扶下,准点开始复健活动。“曹爷爷脑血栓导致右侧肢体失能,刚来中心时,只能借工作人员的力量站一小会儿。通过康复护理,现在可以扶着墙自己行走了。”中心负责人朱小玲说。
这得益于中心为老人定制的个性化康复保健计划。翻开康复计划执行表,几点洗脸、吃饭,何时进行步态、力量训练,恢复效果如何都一目了然。
“作为衡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身体功能维持是医养康养结合的重点任务。”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朱智奇告诉记者,该市在强化硬件支撑、统一评估标准、打通支付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通过把康复资源、医疗资源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
“您好,这里是丽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什么可以帮到您?”随着视频接通,刘奶奶的健康档案及定位立刻显示在后台屏幕上。“今天头有点不舒服……”刘奶奶开始向工作人员咨询。
“老人安装定制机顶盒和摄像头后,只需打开电视长按遥控器0键,就能立即进入服务中心的会诊界面,实现老人与医护人员的视频问诊。再按直播键就可以返回收看电视了,操作非常简单。”丽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郑显秋介绍,视频会诊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流动巡诊车及医护人员上门出诊的形式,让老人在家享受诊疗服务。目前,丽岙街道所在的瓯海区有9003户老年人家庭签约安装了相关设备,平台连线服务1万余人次,派单服务1.1万余人次。
近年来,浙江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多种医养康养结合模式,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康养融合的局面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共554家,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机构达1625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进一步实现。
强技术 “互联网+”助力服务提质增效
“年纪大了,总是丢三落四,找不到饭卡,但有了智慧餐台,一刷脸就能吃饭,真是太方便了。”在老年食堂,杜爷爷站在摄像头前一刷脸,菜品的结算支付便立即完成。
“随着智慧餐台的普及,老年人只要在任何一台智慧餐台上完成建档,就可实现跨街道、跨社区‘刷脸吃饭’。”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贾磊告诉记者,智慧餐台将覆盖全市所有老年食堂。
近年来,杭州市正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互联网+养老”对数字杭州来说不可或缺。随着“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的上线,养老服务正不断联结各个应用场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通过‘一网、一键、一卡、一码’,杭州打造的无围墙养老院,让老年人充分享受互联网发展成果。”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处处长吴强向记者介绍。
“一网”服务集成化。杭州搭建“互联网+养老”系统,全市174万老年人通过手机APP即可查询养老设施布局及机构VR全景,“养老服务商城”内商家服务项目和价格可见可比较。
“一键”呼叫智能化。为14万孤寡、高龄及享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发放智能终端,依托终端可享受3大类13项服务。
“一卡”支付便捷化。在老年人社保卡中设立养老服务专户,创设“重阳分”,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结算,老人持卡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全程通用,并实现服务监管与支付结算一体化。
“一码”办理数字化。养老服务实现“码上办”,“一码”办理入住、“一码”享受服务、“一码”预约餐品。
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养老服务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交互以及服务质量全流程闭环监管,养老服务精细化、精准度进一步提升。“浙江养老服务从‘有保障’逐步向‘更完善’转变。”
兴人才 保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浙江养老护理员大放异彩,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以及团体一等奖。
这得益于浙江省近年持续实施的养老护理员技能“补短”工程,就如何提升养老护理员技能水平、如何提高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如何让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等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养老护理员队伍。
“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行业难题,我们通过两种渠道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陈忠军介绍。一种是政校合作模式,由省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支持部分大中专院校开展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教育,采取“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目前,全省27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13个老年服务类专业及方向,近两年招收学生近3万名。另一种是政企合作模式,在全省设立160余家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县级对应初级、中级护理员,市级对应高级护理员,省级对应全省养老护理师资力量。2019年举办护理员技能培训多达100余场、2万余人次。
针对养老护理员社会认同感低、工资待遇差、从业风险高、获得感少、成就感低的窘境,出台《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对在非营利养老机构工作满5年的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实施“入职奖补”政策,省财政分别给予2.1万元至4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于未来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方仁表表示:“发挥优秀护理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先进经验总结转化为行业标准、护理规范等,带动身边人一起为养老事业作出贡献。发挥省老年服务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协同抓好培训、评估和比赛。发挥市县民政部门政策引导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努力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