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需要全科医生
导语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倡导的养老观念,这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被寄予厚望。各地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医养结合需要全科医生
导语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倡导的养老观念,这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被寄予厚望。各地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倡导的养老观念,这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被寄予厚望。各地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还有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或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等,根据各自特点各显神通。
德澜认为,只有医疗和养老真正从功能上全面衔接、强强联合,才能真正解决老人们的需求。医疗方面,老人更需要能实现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的全科医生,他是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
养老院医生的观念转变
德澜浑南医院与沈阳市康养服务中心是典型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实现功能上的强强联合。
“老人是看病最频繁的群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平均7天左右就得去医院开一次药。对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去医院本身就困难,需要多位家属陪伴。而老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作为从心血管专科医生转型的全科医生,德澜浑南医院的赵院长说她以前关注的重点是疾病的治疗,而现在关注的重点是人,是怎么让患者生活得有质量,医养结合工作便是如此。
老人需要一个耐心专业的医生
沈阳市康养服务中心的老人大都在80岁以上,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只占约20%,其余为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均有多种疾病。赵院长说,老人们看病基本上有3种诉求:治疗疾病即临床需要,渴望“话聊”即心理需要,健康生活即“养”的需要。
养老机构的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老年人反应、语速相对缓慢,医生需要耐心细致地交流,还需要把健康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德澜医院会为康养中心的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由于对老人病情熟悉,针对每位老人的具体病情、性格,医生会自由切换“聊天模式”,对焦虑的老人多安慰,对不在意病情的老人多提醒,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老人及时安排住院。
年纪大了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问题,德澜医院的医生每次出诊,老人都有很多问题,老人把德澜医院的医生当做是无所不知的全能型家庭医生。
“外界可能认为养老院的医生很轻松,以为我们只是给老人做个体检,测测血糖,量量血压,开点药,看看头疼脑热的小病。但实际上,我们的压力非常大,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这些病横跨多个专业且往往都是并发,并且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医生知识全面,临床经验丰富。比如前几日,有位88岁的老人发烧,我们的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发烧38.4℃伴有低血压的症状,于是判断有发生低血容量休克的可能。后来的情况确实如医生所料,如果只按发烧处理,那后果不堪设想。”德澜浑南医院赵院长说。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指出,医养结合绝对不等于养老院+医院。医养结合之“医”是大医疗卫生概念,是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领域与养老服务领域的全面合作机制,既包括老年人疾病诊治的医疗服务,也包括老年康复保健、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还包括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素养形成等服务;“养”则包括老年人经济社会参与、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体娱乐等活动的帮助和服务。
养老机构里的老人身体不舒服,首先要找养老院里的医生,经过医生的诊断,对疾病做出一个判断,如果是一些小的问题,他可以给予治疗。如果他发现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就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德澜的医生就在沈阳市康养服务中心办公,医生很清楚每位老人的情况,比如有人说肚子痛,他知道这个老人的饮食习惯、生活嗜好,结合过去的病史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一个诊断,这被称之为“熟人医疗”,这跟去大医院看病的“陌生人医疗”是不一样的,这是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宽泛的,不管是小孩的、老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还是消化系统的都有了解。比如心脏下支架肯定不是他去做,但是他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下支架,下支架后的老人在后续治疗和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全科医学目前还远没有发展起来,面对庞大的养老市场只能算作杯水车薪。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