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市“智慧养老”搭上互联网“快车”

导语
近年来,广德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空巢老人家庭占比高等问题,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养老智慧化建设的要求,在全市着力开展智慧养老工作,在城区范围内先行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安徽:广德市“智慧养老”搭上互联网“快车”
导语
近年来,广德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空巢老人家庭占比高等问题,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养老智慧化建设的要求,在全市着力开展智慧养老工作,在城区范围内先行
近年来,广德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空巢老人家庭占比高等问题,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养老智慧化建设的要求,在全市着力开展智慧养老工作,在城区范围内先行试点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挥平台建设,做好智慧居家社区养老工作,打造智慧养老新样板。
24小时贴身守护
“我们的手机比较特殊,中间是个SOS的按钮,是专门给老人用的,只要他一拨打这个号码,就可以打到我们平台,一键群呼,不用拨号码的。”禾康养老经理叶爱武告诉记者,她们为每个符合条件的老人都配备了这款特制的手机,手机里的定位功能也极大地方便了对丢失老人的寻找,手机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
据叶爱武介绍,他们主要依托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等,并且每个月还会对助老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助老员能够更加用心地服务好老人,以满足他们的各种生活所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德市养老服务行业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养老模式呈现更加智慧化的发展。该市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下通过打电话和助老员上门等方式,对政府提供的1400余位名单的老人现居住地进行一一确认,并录入禾康网络智能平台,建立健全老人的档案管理,使广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人身边24小时的贴身守护者,从而提高对老人的照护效率。
助老员上门服务
“哎哟,谢谢你们来看我,政府还免费找助老员来为我们服务,真好。”8月10日,走进广德市红旗社区周精凤老人的家中,85岁的她看起来身体硬朗,气色也还不错。
她告诉记者,以前还没有居家养老这块服务时,她每个月都要自己记着测量血压的时间,然后到附近的社区医院进行测量,既浪费时间,还时常忘记,这样一来一回的折腾,更是让外地的子女担心不已。但自从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以后,她就不用再担心这些了,每个月测量血压的时候,助老员就会上门来测量,偶尔还帮她烧烧菜、说说心里话,精神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你看看,小熊还给我做了一对护膝呢,就怕我冬天把腿冻着了。”周精凤拿出助老员熊在玉手工制作的护膝说。
据介绍,助老员熊在玉之前开过服装店,有些缝制衣服的手艺,每次上门服务时,看到老人有衣服破损了,她都会带回去缝补。她一次上门的时间为两小时半,每位老人每个月需上门服务2次,一天服务4位老人,每个月大约要服务五六十位老人。“我很喜欢这个职业,每天和这些老人相处很开心,也觉得自己能够帮助她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熊在玉说。
构建居家养老体系
“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怎样将养老这块与互联网结合,让这些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广德市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2018年开始进行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并积极构建以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领,以乡、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社区智慧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各类服务组织相互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据介绍,该市居家养老服务于2019年正式启动线上服务,在“互联网+养老服务”领域,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据了解,该市居家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业服务,确保能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市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了县级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建设,设置了大数据展示系统、智能话务平台和智慧调度中心等,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进行定制,对服务全过程实现可视化监管,同时开展线下实体服务。自2020年1月初至7月底,已有1400余人享受到养老服务,30余名助老员共服务总工时累计3155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