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养老院在这里诞生
导语
虚拟养老院在这里诞生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家养老受到更多关注,让居家老年人得到更多关爱,成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虚拟养老院在这里诞生
导语
虚拟养老院在这里诞生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家养老受到更多关注,让居家老年人得到更多关爱,成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
虚拟养老院在这里诞生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家养老受到更多关注,让居家老年人得到更多关爱,成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亟须解决的课题。
顺势而为,破土而出
恰逢2006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苏州市原沧浪区(现并入姑苏区)时任区委副书记陈忆善发现,某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搭建热线平台,老年人通过热线反映需求,平台利用整合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帮了老人很大的忙。受此启发,陈忆善提出建设一个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为老服务的平台。经过深入的学习考察和认真的分析研究,该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依靠科技手段实施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十分必要;科技应用不是字面概念,而是务实高效的举措;要从居家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职业化的有计划的周期性服务,以及有效的闭环管理和高效的质量监控,降低养老服务的运行成本,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作为养老服务合作运营商,中国电信发挥自身优势,将养老服务对象及管理平台组合成一个虚拟网,网内所有通话免费。于是,这种新型的养老服务被命名为虚拟养老院,即“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经过数十次可行性分析和反复探讨,该区确立了以信息化为依托,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并对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机构、组织框架、系统功能、服务规范等进行了规定。2007年10月8日,虚拟养老院正式运行。
引导+监管,势如破竹
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谁?虽然老年人很多,若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平台可能看似热闹,但实际有效用户不多,且养老服务需求分散,无法做到精准服务。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购买服务的对象有限,且消费能力不足,相对于“互联网+养老服务”需要规模化的要求相距甚远。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该区确定80岁以上的居家高龄老年人为虚拟养老院服务对象。这类对象共性服务较多,时间安排相对稳定,方便安排有计划的工单,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如何激发居家老人购买服务的动力?养老的核心是服务,服务是消费,消费靠体验。在虚拟养老院建设发展中,该区提出了初期体验-形成依赖-产生需求-市场运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了让居家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初期体验成为现实,该区政府出台政策,规定80岁以上的居家高龄老人由政府购买每月3个小时的基础生活照料服务,并把此政策写进《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用地方法规的力度加以推动,让居家高龄老人有持续性的体验感受,从而激发老年人消费动力。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区居家高龄老人基础生活照料服务消费与政府购买服务各占50%,老人对平台的黏性大大增强。
怎样进行质量监控?虚拟养老院管理系统的建设十分关键。该区召开多次技术、需求对接会,决定按照政策要求,根据居家高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配置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形成有计划的周期性服务数据库,产生职业化员工的周期性工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闭环管理,加强质量监控。
成效显著,星火燎原
降低了养老成本。据测算,投资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约20万元,而虚拟养老院投资不到200万元,就能解决近6000名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与养老机构相比,大大节约了土地、人力和管理成本。
提升了养老效率。开办13年来,虚拟养老院累计完成各类服务工单710万张,其中生活照料服务工单350万张。服务对象由435户增至13万户、17.9万人,服务的及时性、可控性大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
改善了生活质量。虚拟养老院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到机构养老的人性化关爱和专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高龄、空巢、特困老年人生活困难、缺乏精神慰藉等难题,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增加了就业岗位。该区虚拟养老院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岗位培训573批,培训7608人,发放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岗位证书,帮助723名失业人员持证再上岗,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
推动了行业发展。虚拟养老院以定期主动提供个性化上门生活照料服务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被动的服务方式。通过组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运行,有效克服了目前社会上家政企业小型化、零散化、中介化现象,有效拓展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和受益人群,推动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虚拟养老院共有员工1781名,累计接待各类参访团队1800批、24000人,收到表扬信2236封,收到锦旗538面。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复制。(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