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5G+智慧养老’,发展‘银发经济’……规划实施一批养老托幼公共服务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2022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多次提及,实施城镇养老幸福工程也被列为今年省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的12件民生实事之一。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山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0.7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92%,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7.39个百分点,山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呈现加快态势。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人生愿望,更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在2022年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养老成为热门话题,各地代表纷纷建言献策,贡献让养老变“享老”的地方智慧。

“面对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益突出,以及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居家看护、精神慰藉等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我们急需加快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贾海玲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加快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硬件,相应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也要同步跟进。贾海玲表示,希望可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逐步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较为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

“对比城市老年人享受的养老服务,我觉得农村养老需要引起更特别的重视。”许艳萍代表是一位来自临县的吕梁山护工,通过在城市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期间的长期思考,她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针对农村养老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饮食、子女照料难等问题,许艳萍发出了设立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食堂和护理员公益性岗位的倡议。“可以将闲置的校舍改造成互助幸福院,把邻近村住地偏远、生活不便的老人搬到一起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创造互助养老条件。还可以让有护工技能却不具备外出条件的妇女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不仅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从长远看,也能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许艳萍说。

随着人均寿命和老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崇尚老有所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积极老龄观越来越深入人心。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仅要有物质保障,精神追求也同样重要。

会议期间,王冰代表提出了促进太原市社区老年大学发展的建议,在她看来,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让老年大学走进社区是缓解老年人“入学难”问题的解决之道。

王冰建议,可以利用街道社区已有场所,建立联合社区老年大学,聘请具有一定老年大学教育经验的教师进入社区,开设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搭建太原市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在线授课,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精品课程,形成时时可学的网络环境。

“现在我们拥有大量的老年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要积极引导老年人就业创业。”郝津芳代表建议,可以聘请离休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工作顾问或继续承担业务工作,鼓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老年人自主就业创业,重点开发紧缺型老年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讲座培训、研究指导、专家门诊、咨询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技术活动。

“让养老变‘享老’,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我们责无旁贷。”郝津芳说。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代表热议民生话题贡献“银发时代”养老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