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旨在让人人“养得起老”“养得好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力的促进措施。那么,基本养老服务如何做到普惠可及?记者就此问题连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

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要进一步明晰政府职能部门在普惠养老服务职能履行中的定位和责任。”朱晓进建议,明晰普惠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将普惠养老服务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和卫生专项规划等“多规合一”。

熊水龙认为,应制定出台普惠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制定普惠养老服务机构相关标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普惠养老服务收费指导价格,既保证普惠可及,又保证养老机构能够正常经营、可持续发展。

熊水龙还认为,应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各级政府要在摸清本辖区一个时期普惠养老需求底数的基础上,像建中小学校一样‘应建尽建’普惠养老机构,就近就便,方便老人入住和子女探视。”他还提出,在新城建设中规划建设普惠养老机构,在老城区改造中增建普惠养老机构,必要时可考虑将空置的商业场所等改造成普惠养老机构,满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

加强政策资金倾斜,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促进普惠养老广覆盖,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熊水龙建议,各级政府提供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比如,可对有服务能力、有经验的社会办养老企业重点指导,并按床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朱晓进表示,“应优化财政资金引导的精准度和科学性,统筹多部门支持资金,梳理、评估、完善、细化现有补助政策文件,实施动态经费调整。”他认为,这样才能放大整体效应。同时还需推动形成分层分类分级的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建立与信用成本、风险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匹配的资金配置机制,降低养老服务投入成本。朱晓进指出:“可根据老年群体需求,建立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清单,支持更多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养老服务,提高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配套政策,破解堵点痛点

“可以在人才、场所和关键制度层面总结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出台普惠养老价格标准、服务标准、建设标准和激励标准,为全国养老服务发展探路奠基。”朱晓进认为,要重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支持养、护、医、康、乐多元化发展,培养标杆企业,打造老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发展。朱晓进建议,出台《利用闲置用房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一事一议”指导意见》,破解用地难、消防核验等堵点,探索政社合作、村企合作分摊的建设模式,盘活闲散资源。他还主张实施养老人才专项培育计划,强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建立《养老从业队伍奖励管理办法》,根据养老从业年限和专业类别给予入职、培训和服务期限财政专项资金嘉奖,鼓励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加盟。

熊水龙建议,要大力发展养老护理专业学历教育,给予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免费入学、推荐就业等政策支持,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的吸引力。另外,还可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子女入学、入户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优秀青年、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此外,他还提出要鼓励为老志愿服务,将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与其以后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挂钩,或者与志愿者的求学、工作、信用等挂钩,以此壮大志愿者队伍。

加强评价监管,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质量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以老年人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为重点指标的养老服务考核体系,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立体化需求。”朱晓进直言,健全考核评价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全面提升普惠养老服务社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他提出,可以通过城企合作协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考核、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多重约束,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协同监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机构退出机制,确保普惠养老服务真正实现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

熊水龙还建议,应该对社会办普惠养老机构的收费、服务标准等方面加强监管,让工薪阶层老年人也能住得进、住得好。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熊水龙:基本养老服务如何做到普惠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