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从传统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务转型的时期,怎样才能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带来了他的建议。
张冬云介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服务处于从传统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务转型的时期,解决好工作机制、资源配置、行业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将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目前,从工作机制上看,养老服务的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资金资源的集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从资源配置上看,供需错位问题仍然存在;从行业监管上看,现有的执法权限和执法手段有限;从要素支撑上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老年人支付能力还比较弱。
针对这些问题和短板,张冬云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强化要素保障和强制性规定;探索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支出机制,明确刚性支出比例,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经费需要。二是建设“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服务供给体系,兜底主要是整合优化现有农村敬老院功能,解决特困人员中不能自理人员的集中照护问题等;中端重点依托社区强制配建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同时盘活其他养老服务设施,扩大普惠型床位供给;高端主要是培育市场、搭建平台,吸引社会力量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三是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和对地方党委政府考核内容,加大监管力度。四是探索建立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相挂钩的更为精准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步伐,建立个人自付、政府补贴、保险共济的支付保障体系。
在养老服务从传统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务转型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公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面向公众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引起了张冬云的特别关注。
“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既是盘活国有资产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手段。”张冬云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坚持“应改尽改、能转则转”的原则,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不得以养老名义经营其他业务。“这部分资产转型好了,将会是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端市场的有力补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实施意见》,都要求各地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协调解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问题,但在实际推进中,存在培训疗养机构界定困难、项目运营支撑不够等问题。对此,张冬云建议,对培训疗养机构转型的条件、标准、路径以及转型后机构运营管理等具体问题,应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推进转型加速。同时,可以尝试在中央、省级层面分级成立国有养老服务运营平台,统一承接划转资产以形成规模效益;打造一批转型优质项目,并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争取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