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1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此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此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及“养老”二字多达55次。

规划称,截至202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99亿人;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31.9万个,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823.8万张。到2025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预期大于9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养老服务床位数将达1000万张。

规划指出,要加强乡镇(街道)范围内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稳步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

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

健全养老服务培训机制,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壮大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步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同时,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深入推进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引导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大力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

推动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允许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立多个服务网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全面保障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国民待遇。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

规划还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体育、家政、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积极培育养老服务行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增强服务能力,发挥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记者了解到,养老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运营管理难度大,庆幸的以保险机构为代表的市场机构对养老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保险公司本身提供养老健康服务,同时具有大体量、长周期的投资资金,在资金端、客户端、资源端的优势,为布局养老产业提供了天然的资金基础。

养老社区与保险资金投资的契合,让险企看到了机会。从2007年开始,多家险企陆续通过重资产、轻资产等模式加入养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中。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包括泰康集团、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大家保险在内的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床位数8万多个,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和间接股权投向产业方向为养老及养老产业上下游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340多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55次提及养老!十余家险企布局近60个养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