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江苏调研养老服务:设法帮子女搭把手
导语
9月18日-21日,全国人大调研组来江苏调研养老服务工作,深入了解江苏基层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等情况。省市有关部门建议,要构建系统化家庭养老支持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全国人大江苏调研养老服务:设法帮子女搭把手
导语
9月18日-21日,全国人大调研组来江苏调研养老服务工作,深入了解江苏基层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等情况。省市有关部门建议,要构建系统化家庭养老支持
9月18日-21日,全国人大调研组来江苏调研养老服务工作,深入了解江苏基层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等情况。省市有关部门建议,要构建系统化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多方设法“搭把手”,让养老孝老敬老的子女能“喘口气”。
钱从何来——
长期支付能力需提升
截至去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05.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3.03%,比全国平均高出5.13个百分点。江苏老龄人口增速快、寿龄高,且呈现空巢化特点,独居老人和老两口相依相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叠加挑战,“十二五”以来,省政府每年都将养老服务有关内容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任务。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江苏着眼全体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以社会救助、长期照护、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仅2016年至2018年,省级财政就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超过24亿元,带动市县财政投入超过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240亿元。
基于中国传统养老习惯和观念,江苏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比如,引导老年人家庭进行生活设施的无障碍改造,政府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进行补贴等。去年全省接受适老化改造的家庭超过5万户。江苏已有8个设区市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5个市被评为优秀试点城市,数量为全国最多。省级同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作,全省建成1.94万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07家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94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各县(市、区)均建成虚拟养老院,初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尽管如此,江苏养老服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省及各市、县政府普遍向调研组反映,老人支付能力弱是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南京市建议,在全国加快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对象,其接受养老服务的部分资金由保险支付。省政府建议,由国家层面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任务目标、发展要求等原则性内容,引导各地结合实际稳步推进试点工作,缓解老年人接受长期照顾的支付压力。
人从何来——
顶层设计“腾”出人手
家庭养老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不少部门和地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既提供更多专业人才,又让子女有空“常回家看看”。
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少子化,多数家庭成员缺乏必要的照顾时间和专业化照护技能,家庭层面照料护理能力偏弱,难以满足刚性需求。省民政厅建议,国家应构建系统化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比如将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向家庭成员免费提供照料失能失智老年人技能培训推广,推广“喘息服务”等。已在南京推出的“喘息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面向家属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按每天150元标准,为老人每年提供15天免费的机构照顾,让家属得到适当调整休息。
很多老人希望身边有子女照顾,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江苏空巢、独居老年人比例高达55.3%,不少老年人缺乏精神寄托。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实施“子女带薪陪护假”制度,各地各部门向调研组建议,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吸取地方经验做法,以立法形式明确和细化“子女带薪陪护假”实施;同时,以法律形式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就近或共同居住等。
省高级人民法院表示,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保护老年人权益这方面法律法规原则性强、操作性弱,难以将保护落到实处,建议围绕老年人精神需求,提高精神赡养的立法层次,针对不同行为进行不同的责任追究,以使精神赡养从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
智慧养老——
让人工智能帮上忙
家庭养老服务人才紧缺、专业化水平不高,是江苏各级向调研组普遍反映的难题。全省失能、失智老人约有180万人,以10:1的护理服务比测算,共需18万名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而目前全省护理员仅有6.13万,供需矛盾突出。
徐州市反映,当地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45岁以上的占64.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7.4%,大部分月收入在1200-2000元之间。无锡市反映,当前养老服务行业薪酬偏低、社会认同度不高,造成队伍不够稳定,专业医护人员、营养师、康复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养老机构、护理院等专业化服务主体对家庭的延伸服务也不充分。社区建设的护理机构发展不足,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护理服务需求支撑不够。目前全省享受居家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有149.8万人,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3%。
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发展“智慧养老”也许是问题解决之道。江苏制定国内首个智慧养老建设省级地方标准,填补国内相关标准空白。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建成运营,整合各地养老服务信息数据。
全省各地搭建“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已建99个“虚拟养老院”。目前,这方面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江阴市反映,当前“智慧养老”平台数据汇总整合运用尚缺乏一定手段,信息化服务面相对较窄,服务效率还不高。省民政厅就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社区”试点,大力推广“互联网+”、物联网、5G和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智慧养老监管服务平台、老年人补贴远程申报审核平台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