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导语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西安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明显。自入选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西安市加强政策引领,着眼满足老年

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需求牵引,供给发力,创新驱动,西安市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导语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西安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明显。自入选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西安市加强政策引领,着眼满足老年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西安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明显。自入选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西安市加强政策引领,着眼满足老年人需求,着力解决居家社区养老发展桎梏,创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助推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助力老有所养、老有优养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主体责任。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养老服务、敬老优待等纳入政府“惠民实事”,并将“养老难”作为“民生九难”一并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每年一次推进会、每季度一次形势分析会、不定期组织联席会等,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成立专门督查组跟进试点推进和政策落实情况,并将督查结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

  注重政策创制,强化制度引领。立法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编制《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该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实施。出台《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和运营补助管理办法》《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奖励补助、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政策。

  加强兜底保障,服务特困老人。西安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织密织牢基本保障网。根据《西安市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管理办法》《关于提高生活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标准的通知》《西安市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贫困老年人生活补贴管理办法》等政策,对城乡特困人员中的失能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90元的护理补助,为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低收入对象中的失能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60元的护理补助;对残疾等级为一级的农村户籍65岁至69岁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失能老人和农村低保人员,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保健补贴。

  实施标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西安市“标准化+”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西安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出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养老机构。

  积极扩大有效供给,深度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整合盘活资源,加快设施建设。2019年,西安市政府颁布了《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统筹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综合考虑资源和成本,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按照新建一批、提升完善一批、优化整合一批的要求,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便利度。为提升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便利度,市委、市政府于4月初出台《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实施方案》,让老年人15分钟内就能够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预计到2021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将100%覆盖已建成社区。

  引入社会力量,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养老机构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餐饮、洗浴、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专业资源最大效应。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调节和引导作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引导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大型养老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激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共建成各类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42个,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从2017年起,突破政策限制,实行营利性养老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补贴政策,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目前,85%的养老机构为社会力量运营。

  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健康养老。作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通过养老机构兴办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服务;通过签约职业医师和家庭医生等多种方式,提升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0家,医养结合床位5000张,有276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建立全科医师服务团队626个,覆盖95%的居民社区,累计签约11.9万人。

  补齐短板加强弱项,化解社区居家养老堵点、痛点

  发展农村养老,加强老年关爱。2017年,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向农村老年人开展延伸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运营。市民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目标、建设标准、资金支持等进行了明确,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民政局等9部门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西安市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健全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提升专业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从2015年开始,每年免费组织600名养老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000人次。全面提升老年人家庭照护水平。逐步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对在养老服务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职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社会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大胆推进探索创新,培育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大力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将“互联网+养老”纳入智慧城市发展项目。利用大数据、智慧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搭建具备信息发布、老年人需求受理反馈、养老服务设施查询、运营商平台监管等多种功能的“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站,真正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目前,已为80.6万名老年人建立基础档案,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基础数据856条、养老机构基础数据161条、农村幸福院基础数据1274条;发展异业联盟商网点400多个。

  破解主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瓶颈,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指导碑林、莲湖两区立足中心城区发展实际,在老年人家中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实行统一编号,并采取购买服务、提供床位补贴、转介服务等配套措施,为居家老人提供“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服务。目前,已累计设立家庭养老床位1918张。

  挖掘健康资源,培育养老新业态。西安市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普惠型为主、品质型为补充的康养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康养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出台《西安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原则、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2014年,成立西安市老龄产业协会,目前已汇集400余家涉老企业参与西安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自2012年起,西安市已连续8年举办老龄产业博览会,吸引各国参展企业1800余家,举办论坛共50余场次,累计签订200余个项目合作协议,涉及资金82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有蓝田汤峪等5个康养特色小镇正在高品质的建设之中。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