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新路径
导语
近年来,凤阳县坚持筑牢基础、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公建民营、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等创新之举层出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安徽:凤阳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新路径
导语
近年来,凤阳县坚持筑牢基础、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公建民营、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等创新之举层出
近年来,凤阳县坚持筑牢基础、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公建民营、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等创新之举层出不穷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公建民营”“三级中心”“智慧养老”,切实托起百姓幸福夕阳。
探索发展“医养结合”。凤阳县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多种方式合作发展新路子,发挥“医”和“养”互补作用,开展医院在养老机构内增设老年医学科或设置医疗机构、医院内设立养老床位两种新合作模式试点工作。目前,县中医院与凤阳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大庙镇中心卫生院与大庙镇东陵敬老院、黄湾乡卫生院设立“黄湾乡养老服务中心”试点任务已完成,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均已运转,“医”和“养”的深度融合,为院内老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养服务。
稳步推进“公建民营”。针对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僵化、床位资源闲置以及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2018年起,该县启动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转型工作。转型后,乡镇敬老院变更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变为“专业养老企业”,服务对象由“特困人员”扩展到“全体社会老人”,资金投入由“财政为主”转变为“社会资本为主”。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建民营”政策保障体系,在拨付特困供养金、免除租金的基础上,对入住的政府供养人员和社会老人,分别按每人每月100元和200元的标准拨付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并综合工作人员数量、供养人员数量和入住老人失能失智程度,相应提高补贴标准。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所农村敬老院和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公建民营”转型,引进入专业养老企业4个,引导20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机构改造提升。
全力推进“三级中心”。2019年,凤阳县完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1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建设23个,“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60%,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今年,该县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社区选择了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等方式,重点打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具备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养生、老年供餐、文娱活动、中医理疗、助老服务等服务。
积极试点“智慧养老”。老年人在机构内日常生活中出现跌倒,越过危险区域,在规定时间内无运动轨迹等,将自动触发报警提醒功能;对重点服务对象的血压、心率等,实施智能化监测,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的“SOS一键呼叫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使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了基础养老服务需求,并且,全年成功为45名突发危险状况的老年人开展了紧急救援工作,实现了“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不断扩大互联网在养老服务范围上的使用,发挥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化管理优势,凤阳县积极试点“智慧养老院”建设,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扩大智慧养老覆盖范围,让养老机构内实现“互联网+养老服务”全覆盖。
此外,该县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全县6012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继续实施所有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普惠型高龄津贴;通过社会力量运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府城镇、临淮关镇、凤阳经开区和小岗村“五类”困难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2小时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保障居家老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