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老年人该怎么办?
导语
智能时代迅猛推进,但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扫码出行、移动支付、线上挂号……原本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却成了一些老年人难以跨越的门槛。因为不习惯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智能时代老年人该怎么办?
导语
智能时代迅猛推进,但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扫码出行、移动支付、线上挂号……原本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却成了一些老年人难以跨越的门槛。因为不习惯
智能时代迅猛推进,但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扫码出行、移动支付、线上挂号……原本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却成了一些老年人难以跨越的门槛。因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不少老人常有寸步难行或被拒之门外之感。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
讲述:不会网上挂号,只好找“黄牛”帮忙
80岁老人不会使用网上银行,线下排队6小时才取到养老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出示健康码,无法搭乘公交车;去医院排队挂号,老人屡次失望而归……近期频频出现的这类新闻,让林女士感同身受。
林女士今年65岁,孩子在外地工作,这两年,因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她常有被“拒之门外”的感觉。
最让她焦虑的是去医院挂号。她有头晕、心悸的毛病,过去常到自家附近的公立医院找一名中医专家看病、调理。这两年,该医院开始用微信预约挂号,现场挂号只提供20个名额,但排队的人太多,能不能排上号要看运气。
“上午7时放号,但常常凌晨4时就有人排队了。”不会用微信的林女士,赶早去排过两次队,号是拿上了,可身体吃不消。后来,非要挂专家号的话,她就花60元找“黄牛”帮忙。
疫情防控期间,林女士愈发感到“寸步难行”。上公交车要出示健康码,但因为不会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她和老伴出门就改为步行,“太远的地方去不了,进菜市和超市就用纸笔登记”。
尽管林女士也想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却不知从何下手。每次看到“大数据”“云服务”这方面的新闻,以及我们的生活变得如何便利,她就觉得自己离这个时代更远了一点。
数据:约两成老年人能玩转智能手机
有类似经历的,不止林女士一人。
自治区统计局所编的《广西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广西总人口达5659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9.96%。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最少,为6.7%。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究竟如何?或许在9月3日南国早报发起的小调查中可以寻得一些答案。
当天,近5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尽管64%网友的父母认为智能手机可以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和便利,但6%网友的父母仍没有使用智能手机;45%网友的父母能使用智能手机中的部分功能,但均不敢自行探索新的应用;仅21%网友认为父母能“玩转”智能手机。
而持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最常使用的仍是传统的打电话、收发短信功能,其次是利用微信进行社交以及通过手机了解新闻资讯。对于稍微复杂的订酒店、导航等功能,能够熟练操作的老人不超过3%。
对于最为常见的“二维码”扫描应用,仅17%网友的父母能熟练操作,45%网友的父母仅能应付扫码、确认等操作,但诸如填写信息、扫码加群等功能却操作不了。另有37%网友的父母不愿或者不会扫码。
调查:学习意愿强烈,相关课程火爆
“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广西老年大学电脑与手机应用基础课的老师莫传蓉说,她的学员中,有刚退休不久的“新人”,也有80岁高龄的学生。“大部分老人的孩子都不在身边,他们学习电脑、手机是为了与子女在网上交流,需要办事的时候尽量不麻烦子女。”
去年,广西老年大学开办了两期“玩转智能手机”公共课。负责组织课程的秦老师告诉记者,课堂异常火爆:原本只能坐下约160人的大教室,来了两三百人,过道上都挤满了人;上午9时开讲,7时就有学员排队入场。“老年人学习需求大,今年学校编排教材时,新增了50多页关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内容。”
易女士是该校电脑与手机应用班的学员,也属于少数享受到智能时代便利的退休人群。如今,微信转账、提现,自制小视频,网购等复杂操作,对她而言不在话下。在她看来,老年人想要融入智能时代,首先要破除心理障碍,“不跟上时代,会被抛得越来越远”。
在她看来,想学好智能手机,常用、敢用是关键;相比等着子女教,和朋友切磋、交流学得更快。
建议:一起帮助老人融入智能时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机构都为老年人保留了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比如公交车仍能投币乘车;银行保留了部分人工窗口,大堂的工作人员会指导老年人使用ATM机;医院都提供了一定比例的现场挂号名额,人工咨询台能为老年人绑卡、线上缴费等提供帮助。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要帮助老年群体跟上时代步伐,社会各界仍需共同努力。在政府层面,提供各项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时,应当认真评估哪种方式更适合老年人。另一方面,就算老年人能使用智能手机,但熟练程度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建议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开发一些更简洁、“傻瓜”的应用程序,专供老年人使用。
帮助老年人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家庭环节也非常关键。姚华表示,教父母使用科技产品也是家庭成员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方式。年轻人用“技术”反哺老人,可以给老人更多关爱;有子女的帮助和鼓励,老人学习智能手机会更有信心。
莫传蓉认为,数字时代追求精准服务,也应“精准敬老”。生活中,智能化的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对老年人来说稍显复杂,提供服务的办事部门可以尝试将服务再细化一些。比如,针对不同场景录制相应的使用教程视频,一步步教老年人办理对应的线上业务,缓解老年人不知从何做起的焦虑,也减轻线下窗口的办事压力。
“很多部门开发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线上功能,比如线上预约挂号、身体不适线上求医等,但如果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些功能就失去了意义。”南宁新阳真情养老院院长黄华平常年与老年人打交道,他建议相关部门和社区要多开辟渠道,为老年人开授公益的智能手机学习课堂,或发展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将科技助老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也让老年人感受到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