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升级”
导语
滨海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升级”昨日(1月8日),由中福医养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CRBI)合作共建的中福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福天河智慧养老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滨海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升级”
导语
滨海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升级”昨日(1月8日),由中福医养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CRBI)合作共建的中福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福天河智慧养老
滨海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升级”
昨日(1月8日),由中福医养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CRBI)合作共建的中福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福天河智慧养老示范区启动。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丹麦模式的专门面向脑卒中、脑外伤等脑损伤患者的专业康复机构,能够为京津冀脑损伤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近年来,新区始终把养老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此次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的落地,是新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又一“强援”,有望进一步推动新区步入个性化养老时代,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区域产业版图进一步拓宽
据【太平洋养老网】小编了解到在活动中了解到,中国脑血管病每年新发患者约270万,死亡约130万,以起病急剧、死亡和致残率高为临床特点。它所带来的不仅是身体、认知和社会功能的丧失,更是一系列影响日常生活的并发症,比如肌肉萎缩、肥胖、心肺功能下降等。以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脑卒中为例,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由此推算,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人数达1242万。2018年,脑卒中患者人数达到1400万。
“目前我国医院开设康复科的不足30%,康复人员数量也较为缺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医院康复科主任邢军表示,中国的康复领域,尤其是脑损伤康复方面,同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很多潜力可供挖掘。
“为了解决脑损伤人群的康复需求,我们为新区乃至京津冀的脑损伤患者专门引入了国内首家丹麦模式的专门面向脑卒中、脑外伤等脑损伤患者的专业康复机构,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生态城精英配套产业版图,也让新区智慧养老产业更加完善。”中福老龄产业开发(天津)有限公司医疗中心负责人吴美琦在接受据【太平洋养老网】小编了解到采访时表示,中心引入了丹麦专业的技术团队,将提供减重康复训练、团体治疗、远程医疗、情景化康复、工作设计等多种脑损伤康复举措,通过一定强度的、多学科的整体性训练,提升脑损伤病人能力,帮助他们回到工作、学习与社会生活中。
据介绍,当患者来到中心后,康复师会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该中心还提供了满满的智慧元素,如引入的训练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在早期进行多种康复训练,引入的远程医疗与康复系统及帮助康复医疗中心,可以轻松与患者家庭建立起连接,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实现远程护理。
新区智慧养老产业形成集群
中福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只是生态城中福天河智慧养老服务示范区引入的智慧养老成果之一。据【太平洋养老网】小编了解到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第四批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扶持项目,该示范区已经先后引进了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地的多个合作项目,配套建有老年病特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公共食堂、老年健康乐园,可提供以“医疗与健康管理为基础、生活照料和介护为保障、精神关爱和社会参与为核心”的组织化养老服务。
据吴美琦介绍,今后,中心还将和天津大学医工院合作,把更多的智慧设备引入到新区来,进行脑损伤康复研究;还将联合天津大学同哥本哈根大学脑损伤康复中心及哥本哈根大学心理学系就人才培养达成合作,解决康复人才稀缺难题,同时助力推动养老产品、服务机构、培训基地等实现产业化发展,助力新区智慧养老产业进一步集聚。
除了中福天河智慧养老服务示范区外,其他智慧养老机构或平台也在新区不断落地生根。据了解,新北街、大港街、开发区已先后建立“滨海蓝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天同保姆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和“柠檬树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让签约老年人享受到紧急救援、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及双向转诊等基本服务。滨海新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也在去年下半年实现运行,整合了涉及老人生活照料、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健康护理等多方面资源,为全区老人提供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未来,新区还将积极推进空港复星温莎堡项目、国寿嘉园乐境项目、生态城天房津滨颐康项目以及中心城区的健阳、滨海之星等智慧养老项目,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推动新区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升级。(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