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
导语
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各地、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
导语
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各地、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
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各地、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创新为老服务举措,加大推进力度,使社区老年工作更上一层楼,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老人在家按下紧急按钮,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急响应中心立马接到警情,护理人员在8分钟之内赶到老人家中救援……9月10日,北京市首个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试点社区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建成。通过对居住环境、服务环境、出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造,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样板间”。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地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养老民生问题,社区老年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老年人住房适老化程度低、安全性不足、养老服务能力薄弱等不宜居的问题。如住房内普遍缺乏必要的适老设计及无障碍设施;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欠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值得重视和反思。打造老年宜居社区,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是要聚焦突出问题和老年人需求,聚力探索创新,聚精会神抓好制度和举措落实。
抓住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针对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自今年开始启动“适老化”改造,在80岁以上老人家中安装了紧急呼叫设备、智能看护设备和亲情关爱网络视频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搭建24小时监控管理中心,并对社区公共设施中的坡道、楼梯、电梯进行改造,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有效改善了老年宜居环境,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心坎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值得点赞期待。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居住、出行、健康支持等多方面内容,仍需再接再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继续探索和改进为老服务。
根据需求导向,共同给力。深入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当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建议,并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牵引,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实施方案,循序渐进。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贴等方式,借力养老等社会机构,不断改善软硬件。其次,各社区组织和物业公司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提供健康教育、助医助行等多种服务。此外,还可借鉴一些地方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等做法,引导低龄健康老人走出家门,力所能及地服务高龄困难老人。坚持需求导向,政府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定会大幅度提高。
推进结果导向,落实得力。民生实事,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既往,一些地方存在这样的现象:政府为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因为监管不到位,第三方实施起来却打了折扣:服务时间缩水,服务项目老人说了不算,以至于有老年人气愤地表示“这简直是拿政府的钱不当钱啊”。因此,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当谨防“变形走样”、实事虚办。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分解落实责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督促落实,并主动接受老年人、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推动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效果如何,要让老年人当“阅卷人”,说了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各地、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更多社区学习借鉴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的经验做法,努力画好社区老年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责任清单,创新为老服务举措,加大推进力度,使全市社区老年工作更上一层楼,形成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北京样板”,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