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养结合是符合国情的老年康复模式
导语
当下医养结合是符合国情的老年康复模式
引言: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残疾的发生,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康复模式是整个社会和许多家庭的当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当下医养结合是符合国情的老年康复模式
导语
当下医养结合是符合国情的老年康复模式
引言: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残疾的发生,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康复模式是整个社会和许多家庭的当
当下医养结合是符合国情的老年康复模式
引言: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残疾的发生,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康复模式是整个社会和许多家庭的当务之急。
据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人。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有数据预测,到203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2.8%。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个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3。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李建军告诉记者:
我国老年人有很大的康复需求。除了残疾人的自然老化,老年人也会发生老年残疾。社会的不断老龄化必将导致康复需求急剧增加。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残疾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和许多家庭都面临的严重问题,而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康复模式更是当务之急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康复医疗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建立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护理与康复处调研员孟莉在2019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高峰论坛上发言时称。
老龄化对我国专业康复医疗服务
提出刚性需求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陈作兵表示,我国有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约有700万人,约占全世界该病总患者人数的1/4;我国60岁-69岁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仅有6.95%。同时,我国处于工作年龄段的青壮年人口数量的下降速度正在超过老龄人口增长速度,传统家庭赡养的养老模式将面临巨大考验。
陈作兵认为,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经之路。他说,“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李建军认为,老年残疾人的比例高、增速快决定了我国老年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工作任务庞大而艰巨。
陈作兵指出,现阶段,我国老年康复产业机构发展也是一个短板:一是养老床位不足,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全国已有养老服务机构约2.93万个,床位732.54万张。二是医养综合机构数量不足,截至2017年9月,我国拥有医养结合机构5814家。三是医养医师缺口巨大,医养机构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比应达到1∶1.4,而目前实际水平为1∶0.16
此外,医疗与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医疗机构不支持养老,养老机构不方便就医。这种情况既增加了赡养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紧张。
不过,对于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的未来,陈作兵很有信心,“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万亿元。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龄人群支付能力的提升,将有超过20万亿元的养老市场等待挖掘。”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为了深入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陈作兵所在的浙江大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了医养结合研究中心,设立了康复研究院、康复学院、康复医院以及康养基地,将医疗服务和智能平台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康养领域的探索。
陈作兵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传统因素,中国优先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在家里安度晚年,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次,日间照料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即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照料,或者日间由社区统一照料,晚上回家居住。最后,机构养老为中国养老托底。”
“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老年人的意向,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所以基础医疗、康复和护理必须延伸到这些养老场所,这就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控制医疗支出、提高全面健康素质、加快推动我国卫生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