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准扶持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导语
浙江省淳安县是水库移民大县,2006年核定水库移民总数达13.647万人,约占全省水库移民人数的十分之一。水库移民村大多位于山区,曾经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吃水难、上学难、就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创新精准扶持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导语
浙江省淳安县是水库移民大县,2006年核定水库移民总数达13.647万人,约占全省水库移民人数的十分之一。水库移民村大多位于山区,曾经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吃水难、上学难、就
浙江省淳安县是水库移民大县,2006年核定水库移民总数达13.647万人,约占全省水库移民人数的十分之一。水库移民村大多位于山区,曾经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不发达,水库移民缺乏经济来源,生活普遍困难。
近年来,淳安县创新水库移民后期精准扶持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分类施策,扶智扶志,切实增强水库移民村“消薄增收”精准度和持续度。
“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移民项目资金5.849亿元,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科技培训等各类项目1931个,其中扶持集体经济增收项目395个,受益移民村达183个,年平均增加总收益达2500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县所有的库区村和分散安置移民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为全县水库移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统筹规划:提高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绩效
项目入库,扶持系统精准完善。完善“水库移民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每年指导各建制村将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能让移民群体受益的项目储备入库,建立全县重点扶持项目数据库。每年从项目储备库中挑选优质项目立项,避免临时找项目的情况发生,有效提升项目扶持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优先安排见效快、收益好,有利于消薄增收、吸收水库移民就业的项目,并对现代农业、来料加工、物业经济、创业园区、农旅融合等有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16年至2020年共入库基础设施、生产开发、科技培训等各类项目1931个,项目总资金达5.849亿元。
多方监管,扶持项目统筹推进。完善项目综合监管机制,明确项目实施建设方(建制村)、项目管理方(乡镇人民政府)、项目监管方(县移民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确保水库移民资金专项使用的效果。在村级水库移民项目管理中采取“三议两公开一监督”的阳光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从提出到立项,从公开招投标到项目质量监督,从项目验收到资金结算各个环节,都会吸引水库移民群众参与,使项目切实满足水库移民需求。建立完善水库移民统计制度,充分运用内审、外审相结合的跟踪监测和反馈机制,确保移民资金使用安全。经审计,截至2019年底,全县移民项目计划的竣工验收率和资金支付率均达到了90%以上,超过了全省平均标准。
建档立卡,扶持对象精准识别。扎实做好低收入水库移民的精准识别,通过与民政救助、县残联、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对接,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目前浙江省水库移民信息系统中享受直接补助的淳安移民达79584人。建立完善淳安县生产开发以奖代补移民信息库,累计录入1.2万余户,4.09万人。在给予水库移民直接补助每人每年600元和生产开发以奖代补每人每年480元的基础上,出台淳安县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临时救助政策,2017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移民1445户,发放救助金296.3万元。同时,每年投入80万元为全县水库移民办理保险,对遭受意外伤害的开展保险赔付,2017年以来共理赔273.11万元,惠及323户移民家庭。
整合资源:强水库移民群体“造血”能力
突出产业扶持,实现项目创收。坚持“输血”“造血”并举,积极引导库区村和移民安置村投资建成一批有助于水库移民脱贫增收的生产开发类项目,增强水库移民群体“造血生血”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生产开发类移民项目扶持资金9128万元,积极引导库区村和移民安置村投资建设一批持续发挥效益的生产项目。如共投入移民资金597万元,支持千岛湖镇汪家源“淳果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有机火龙果、葡萄、红心猕猴桃等水果种植业,直接带动库区移民1300余人增收致富。投入433万元扶持库区临岐镇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中药材种植达6万余亩,建成示范性中药材基地12个,入驻中药材市场商铺50余家,平均每年实现交易额3.5亿元,年平均就业达2000人以上,带动库区移民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投资5300万元在文昌高铁新区建成了水库移民创业园,该园区坐地面积28.19亩,目前已入驻4家企业,解决了800多名库区移民的就业难题。
发展物业经济,实现因地创收。引导库区村和分散安置移民村采取统一建设、统一经营、收益归村等方式,在城镇商业区和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兴建或购置商铺店面、农贸市场、仓储设施、工业厂房、写字楼等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年累计投入移民资金2912余万元,帮助85个村建成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物业楼、加工厂房等。如配套扶持汾口镇郑家村移民资金180万元,兴建了村物业楼、加工厂房,目前物业资产年收益达3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消薄增收的目标。投入移民资金66.2万余元,帮助梓桐镇杜井村建成写生接待中心,改造面积达1300平方米,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万元物业出租收入。投入移民资金105万元分别扶持枫树岭镇源塘村、上江村、薛家源村等建设加工厂房和物业楼,总建筑面积达800余平方米,已出租给莫岛生态蜂业公司,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化生态蜂业绿色供应链示范点,2019年全镇智能蜂箱达1万桶,生产销售达1200万元,大下姜村村民务工就业增收300万元,带动大下姜村集体消薄增收120万元,“甜蜜下姜”的美誉广为传播。
突出扶智扶志,实现脱贫致富。重视科技推广及应用技术培训,每年定期对库区移民开展山核桃、茶叶种植、林下经济、蜜蜂养殖、来料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并向水库移民免费提供种养殖技术资料和种子、果树苗、蜂蛹、蚕种等生产物资。邀请县农业专家和农技员到移民种养殖大户开展现场指导,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水库移民的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2016年以来共投入科技推广等各项培训资金732万元,培训水库移民群体和农民11.6万余人,打造了“千岛湖中华鳖基地”“汾口强龙茶厂基地”“东魁杨梅基地”等一批扶智扶志精品项目,涌现了洪三和、余征等一批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并引领带动当地库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库区移民就业。
优化环境:推进水库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
注重洁净美,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十三五”以来,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垃圾分类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共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5216万元,用于168个库区村和分散安置移民村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共开展村道路硬化、垃圾场改造类项目141个,自来水和水利灌溉类项目27个,直接受益群众15万余人,有效改善了原移民村环境差、行路难、配套缺等民生短板,切实增强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对库区威坪镇投入移民资金2560万元,开展了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把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库区各村面貌焕然一新,威坪镇也一跃成为2017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样板乡镇”和“杭州市优秀示范乡镇”,洞源村、驼岭脚村、蔗川村、方宅村、安川村等也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卫生村,直接受益人口1.5万人。
注重和谐美,有序推动文农旅融合。引导库区村和移民安置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文化礼堂、祠堂古居修复、农村书屋等建设,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生态产业、绿道经济等,实现移民村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水库移民资金2027万元,资助42个移民村开展垃圾分类、美丽庭院、民宿民居、景观提升、古居修复、游步道建设,使得全县移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文昌镇王家源村、大墅镇下坑村等4个村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宋村乡、界首乡等4个库区乡镇被评为县级文明乡镇。同时,投入移民资金2006.56万元,资助77个移民村开展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文化展示馆、农村书屋建设,丰富了水库移民群体的精神文化活动。如扶持千岛湖镇茂畈村移民资金330余万元,将其打造成为集果品采摘、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示范村。累计投入移民资金1463万元,扶持“大下姜”移民项目41个,建成了下姜红色文化培训接待中心、枫树岭镇消薄增收产业园等文农旅融合精品项目,枫树岭镇下姜村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注重绿富美,有力推动生态修复。淳安县秉持“护一湖秀水,富一方百姓”理念,以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契机,盘活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投入移民资金150万元,开展“千岛湖镇土著鱼类增殖放流以鱼洁水工程”,有效提高库区渔民经济收入。累计投入移民资金3050万元对千岛湖流域第二大水系的武强溪流域进行综合整治,保证了下游饮用水的安全;建成以生态修复、水质净化、休闲旅游为主的千岛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玖玖花海生态湿地旅游综合体项目,带动了周边11个库区村研学摄影、绿道骑行、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淳安县湿地旅游经济实现年均收入100余万元。